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引思,打造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是由国外的研究人员所提出来的,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给学生创建一个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得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学习成绩。针对让学教学理念,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性、启发性的教学引导价值,结合实践经验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课堂创建
   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进步所需,帮助学生总结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其数学课堂的参与性以及主动性。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那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就能深度开展。让学引思之间的协调与统一,能够促使教师开展深度的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现阶段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应用,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才能给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一、让学引思所应该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论证空间
   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应用期间,数学教师基于学生的进步发展实际需求,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基础知识教学指导开始,探索现阶段的小学生在遇到困难问题之后的常见表现,进而找到合理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困难问题的突破。当教师在开展教学引导期间,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且能够尊重不同学生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心理诉求,那么后期无论是在教学情景、问题设置、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应用期间,都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潜力。
   (二)提供学生个性发展机会
   对于小学生来讲,个性发展是学生成长阶段所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所以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指导期间,要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逐步建立起来。在学生与教师开展深度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情景还是问题引导之下,教师都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以及动力的引导之下,找到数学问题的突破口,并实现个性发展的目标。在此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个人的学习态度、行事风格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指导以及课后总结阶段,要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道德素养,给学生的学习起一个表率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指导之下,为自己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空间
   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满足小学生进步发展的课堂学习空间,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精心设置课程讨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空间内掌握合理有效的课程学习方法。针对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建立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学习开始,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且尊重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发展规律,那么在课程学习阶段就能学到数学课程中的精髓,为了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数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要注意班级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克服自己的畏难心理,那么在日后的数学高年级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在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的引导之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将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逐步建立起来。
   (四)学生合作意识引导
   数学教师在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应用到小学阶段的教学指导期间,应该认识到作为启蒙教学阶段,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数学教材中的学习重点与难点的知识讨论与分析,往往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促进,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做好学生配合指导工作。在此期间,学生小组活动中的个人观念表述可以进一步落实,且学生之间的不同思想以及学习态度会给予其一定的思想启迪,激发个人的独立自主探究能力,又在教师的统筹指导之下使得学生获得合作探究能力,这样的数学课程综合指导才能为学生的发展进步创造有利条件。
   二、让学引思打造精彩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期间,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开展深度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分析,让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开展数学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教学指导开始,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客观条件,遵循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发展的目标需求,为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深度的探究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无论是教学情景还是问题引导,学生都能拥有足够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当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拓展开来,学习兴趣提升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指导效果。
   数学教师在讲解长方形面积计算阶段,可以在备课阶段将校园内的花坛、操场等图片展示出来。学生看到一些图片之后,瞬间就会产生一种沟通交流的欲望,教师可以在该阶段的情景创设期间,设置问题,比方说:“你认为你围着花坛走一圈会花费多长时间”“你走过操场的四周吗?”这种简单的周长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参与性,尽管与课内基础知识的联系相对较小,但是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节奏逐步开展深度的知识探究。而当教师再次询问面积相关的计算方法之后,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展开细化分析与讨论。当教学情景依靠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且教师在问题导入之后,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学习系统化展开,一方面能夠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期间,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沟通的时间,在分析判断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启发,遇到一些困难问题也能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创新实践教学引导
   对小学生来讲,良好的数学课程学习离不开创新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研究阶段,需要将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创新实践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进一步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沟通交流的空间以及机会,学生能够将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的感悟以及观念进一步表述出来,这样就能从一种被动性的课程教学逐步转变成一种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
   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基础知识期间,可以让学生思考图形构成,即“等腰梯形可以由哪几个图形组成”“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裁剪、学具摆放等不同的形式,将等腰梯形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开展研究分析。教师鼓励学生对一些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等腰三角形中的矩形或正方形,与两边的三角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还有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现出来,通过表述与示范同步结合将等腰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起来,并讲明其中的原理。
   (三)问题引导让空间深化
   问题引导是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普遍会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了解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往往离不开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那么教师的指导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指导的组织者与规划者,在备课阶段需要深度探究分析教材内容,通过对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整理应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严谨周密的,当核心问题引导之后学生能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个人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启迪,这样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就会转变,凸显让学引思的核心思想。
   教师在讲解正数、负数等基础的数学知识阶段,可以从社会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了解正负数与社会实践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比方说温度计刻度、钟表刻度等,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应用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同时能够深刻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当然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如果只将数学教学停留在基础层面上,那么学生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数学课程学习的局限性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还不到位。所以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融合,讓课程教学指导具备更强的启发、引导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你知道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知识的例子有哪些呢?”有学生会回答存折支取与存储、楼层的地下地上的标注等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在此期间教师总结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开始逐步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引导,能够将自己的课程学习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中,还能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将自己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合理有效地应用起来,获得良好的数学课程学习体验。
   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能够顺应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并做好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进步空间。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开展数学问题讨论并发表个人的意见,学生在自主性、合作性的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些更加满足个人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春霞.巧用让学引思,打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J].人生十六七,2017.
   [2]蔡瑞琼.打造精彩课堂彰显数学魅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6):22.
   [3]余道华.如何打造精彩而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4(1):82.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