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以及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激发民族精神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本文提出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改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课程,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大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提高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办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改革。当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要讲好这门课,充分发挥本课程的教学作用与意义,就需要不断创新与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探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考核模式,以此来提高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时效性。
一、改进教学方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课程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学方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不理想。推进《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从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入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在驱动力,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与实效性。
例如,在讲课之前,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短视频或微电影,启发学生思考,并由学生根据所观看的内容自己作出结论,教师再进行补充讲解;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容易理解,资料又相对容易获取的一些问题,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完成对理论与政策的深化理解。例如,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时, 让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异同点进行讨论;在讲授民族关系时,可以列举身边熟悉的几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教学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长期以来均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重理论,轻实践,十分枯燥, 越来越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设计与教材内容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灵活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的模式有课堂、学校、校外三种形式, 以学校和校外形式为主, 课堂形式为辅。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以讨论、交流为主;学校的实践教学形式以主题演讲、情景小品、辩论赛、校园调查为主;校外的实践教学形式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为主。例如,讲到少数民族文化时带领学生们参观少数民族文化展览馆,使学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与辉煌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讲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问题时,可以带领学生们考查新农村建设,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新旧面貌对比”社会调查,使学生们感受到,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通过三种实践模式覆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进行有效的课程考核改革
以往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学期末统一出题考试,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出考分。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70%。这种考核方法虽然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但也有很多弊端。首先,一部分平时不学的学生,考试前几天突击和死记硬背,这使得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没有了更大的动力。其次,一些干脆不学的学生,考试的时候,以侥幸的心态作弊。再次,无法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和积极性直接挂钩。为此我们一定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
1、注重学习过程,增加平时成绩比重。
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考核,平时成绩比重增加到占总成绩的50%。学生平时成绩由多方面成绩构成。比如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平时测验等,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给分。这样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变现有考核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考核形式。传统的笔试考试,用简单的一张试卷,不论开卷还是闭卷都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采取撰写论文、社会实践、口試、撰写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不断地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兰俏梅.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丽水学院学报,2016,38(03):83-88.
[2]王苏敏.《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的“五个认同”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48-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5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