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学视角下电影中时尚元素的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了大学刚毕业的女主人公安迪进入顶级时尚杂志社担任主编助理的励志故事。从一位迷惑茫然的职场新秀和时尚白痴,到成为出色的时尚达人,安迪的成功除与自身的努力密切相关外,也离不开时尚美学的推动。影片中时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待时尚的苛刻严谨态度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这些时尚人士不仅仅将时尚视为工作,更视为一种生活要旨,主导着日程生活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实际上,时尚美学也在无时不刻地影响普通民众,例如你可能从未想过什么是美,但却很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服装样式和发式;你可能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对美的看法,但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却又完整表述了你对美的认识。时尚体现的正是同时代的人对审美观念和日常生活的美化方式,与先前相同的方式称作传统,相异的方式即为时尚。
   该影片主要谈及服装时尚。人类最早的时尚从穿衣打扮开始,服装是时尚的核心,进一步说,时尚引导着服装审美和品味。从词源学角度,英文“fashion”来自拉丁文“facio or factio”,意思为“making or doing”(制造的或人为的),是对外表行为模式的崇尚方式,即指时装,式样新颖入时的服装,而“fashion”被译作时尚、时髦、时装,也就阐明了时装与时尚的渊源关系。
   一、时尚对美的细节的追求
   审美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与满足,而时尚是促进人们提升审美趣味的重要渠道。首先,时尚诱发人们不断尝试新的风格,由此产生多彩缤纷的文学艺术。其次,时尚促使人们不断改进技艺水平,因而文化生活中的艺术性愈发细腻和精巧。时尚蕴含着对审美细节的不断革新,俗话说,“细节决定成敗”,崇尚时尚意味着关注细节上的完美。影片里有一处细节值得大家留意:当外行安迪穿着一身蓝色线衫嘲笑两条看似相同的蓝色皮带时,专业人士米兰达对她说:“某期我们的杂志在封面刊登了某设计师设计的天蓝色礼服,后来在几个设计师的发布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天蓝色礼服,然后它在全世界的各大高级卖场、百货公司、低价货摊发扬光大,所以有一天你才在减价堆里,买到了身上这件蓝色线衫。你以为你跟时尚无关,时尚不重要,事实是,在许多季以前,这间房里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选择。”这两条腰带虽然颜色相同,但腰带头却有细微差别,由此导致搭配时的感观不同,穿着效果也不同,这就是时尚细节的微妙之处。对细节的追求是时尚界里专业主义的部分内容,换句话说,天才们可以让大多数低级的设计变得高级。时尚是精致和敏锐的艺术,离不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这是时尚圈的生存规则,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高大上的设计,其实早已深刻地影响了普通大众的衣食住行。
   二、美的创造根源——审美活动
   蒋晓丽在《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中指出:“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既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美的传播离不开琳琅满目的时尚杂志以及新媒体中各种时尚资讯的传送。从本质上说,时尚对人的品味的改造之所以如此成功,其根源在于杰出的设计师们殚精竭虑的审美活动。电影中的人物米兰达影射的正是曾任《时尚》杂志主编的安娜·温图尔,她享有“时尚界的女王”的盛名。除此之外,美国品牌CK的创始人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路易威登的设计总监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影片中米兰达多次提及的世界顶级的法国时尚摄影大师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等,这些专业设计师的审美艺术活动是每年时尚潮流的发布之源,由审美活动带动各大名牌涌动设计,形成风潮,随后小品牌逐渐跟上,由此形成大潮,服装便开始了新一轮的生产。审美活动拉动了工业生产,拉动了社会需要,拉动着这个社会齿轮的运转,你认为挑选衣服是自己的品位,但实际上无论你穿什么,你早已置身于这种选择之中了,正是双向审美活动为你挑选了你身上的这件衣服。
   审美活动的结果除服装外,还包括时尚传媒。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因全球化脚步加快,既要求尽可能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在第一时间将新的时尚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又要求视觉效果上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那时的喇叭裤、牛仔裤、蝙蝠衫、霹雳舞、摇滚乐和蛤蟆镜等,直接催生了各类时尚影视栏目和时尚报刊,迅速改变了我国当时传媒业单调的局面,推动了中国时尚文化的发展。
   三、时尚对人的审美起促进作用
   时尚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行为、视听观闻、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在更深层次上重塑了人们的存在样态。时尚文化构成当代人美的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呈现出人本性、大众性、肉身性、设计性等鲜明特征。从美学维度审量,时尚风行是基于现代人感性存在的快感体验与大众向度,是大众文化内在活力与文化市场机制外的民间智慧的体现。
   当今社会是消费型社会,人的存在取决于消费行为的发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被当今人戏说成“我消费故我在”,但当代消费与传统消费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社会中,人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消费的多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当代,人们消费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商品本身的功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这种精神满足又不同于与维布尔所说的“夸耀性消费”,夸耀性消费的结果是由于别人的羡慕而产生的满足,而当代消费追求的更多是一种自我享受。这种享受不是口腹之欲的享受,而是消费行为本身的审美体验,注重利用商品提供的特殊的外观,表达个体特殊的品味。由于这种消费方式更强调审美的感受和体验,就需要个体品味的反思和培养,即所谓 “品味消费”。
   品味消费使得当代社会中的个体越来越注重使用物质手段来塑造个体的身份,并以此获得欲望的满足,实现自我的价值。个体获得快感的源泉也越来越依赖于新的体验,如今的广告、购物场所以及商品的包装设计等主要诉诸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体验。英国著名艺术家约翰·伯格发现广告和古典的油画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就是直接使用油画的语言,他认为广告对于油画语言的利用是想获得传统文化的权威。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市中心不再是中世纪的教堂、宫殿,也不再是资产阶级时代的政府机构,而是大型的购物中心,但这些商业场所却在某些方面模仿教堂、宫殿和政府机构的宏大气势,华丽的装饰及舒适的环境。商品的包装和摆放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它们坐在货架上不动声色,像是偶像等待着人们的敬拜,购物者自己仿佛是在宫殿里巡游的国王或贵族,拥有无与伦比的审美享受。
   结语:
   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萨特在他的阅读理论中提到:“在审美欣赏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建立了一种自由基础上的关系,他们之间可以缔结豪情的契约,在非现实的审美过程中的协作中共同建立着审美客体的意象世界,不再表现为对立和异化。”同样,在时尚美学中也可以这么理解。在审美关系的主客体之间,时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存在着交织深入的过程。在美的观照中,设计者与消费大众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在自由的世界建立起属于时尚的美的意象世界。
   参考文献:
   [1]蒋晓丽.传媒文化与媒介影响研究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应小敏.感性存在的美学风格与大众向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薛春.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的消费文化[J].安徽文学.2008年第10期.
   [4](德)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72.
   刘益嘉,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0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