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因为“读”的功能很多,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都要靠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读落到实处,针对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先反复的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要全面提高这种综合能力,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让学通过读书,加深对文章的体验和感悟;解。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自读,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预习是练习阅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课前,学生自觉、有步骤地进行预习,能使他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如,我在教《落花生》这篇课文之前,先引导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读预习提示,学生弄懂了预习要求——读,知事情。画,重点词、句子。然后自读感知,学生自主参与的激情被调动起来,认识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便主动去阅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在课前通过自读课文,大致把握了课文的主线,整体感知了课文。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视阅读为负担,而会主动地阅读。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从兴趣入手,充分借助课文插图、实物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行阅读,引发学生与课文对话。如学习《跳水》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学习《跳水》这一课,同学们先看课文插图(出示课文插图),这个孩子和猴子怎么会上了桅杆呢?孩子为什么要跳水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善于营造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学生体验情感、张扬个性的过程。封闭、沉寂的教学环境只能闭锁学生心灵,阻碍学生思维;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便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音像等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入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达。
三、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能使学生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会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占有和体验文本,对文本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在每篇课文的讲解前,我总是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找出难点、佳句、重点段落,然后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古人曰:“学贵自悟。”语文教学是学生自读、揣摩、感悟的过程。
(一)看课题引导读
学生看了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二)自由读
就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朗读可分组进行,可全班进行,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
(三)检查效果汇报读
学生在充分练读后,要根据自己的感悟、体会读给同学们听,然后师生评议,并要求其初步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重点词、句、段,划出优美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读、想读,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对课文有所感、有所悟。
四、学会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一)激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1.创设情景,善于提问
课堂上教师要和蔼可亲,更要相信学生,使学生学有信心。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要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否认、不讥讽,并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记习惯,尊重别人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2.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都乐于提问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最简单、最常见的应是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真行!”“真棒!”“你能行!”等,都将给学生无穷的自信。
(二)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看完题目后提出问题。
2.抓重点词、句、段,提出问题。
3.找文章中心段提出問题。
4.营造氛围,提出问题等。
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到持之以恒
由于考试内容的限定,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教学,忽视了语文教学应以学语言文字为目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使读的训练贯穿始终,应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要求背诵的要人人会背。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学生读不熟文就不开讲,坚决摒弃繁琐分析的老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并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师生共议,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多读、善问、自悟”的尝试,努力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能体会到一种无穷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季康平.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6)
[2]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