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班幼儿观察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通常采取利用幼教图书或影像资料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常常忽略了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处于接受事物和智力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适当引导幼儿去发现事物并观察事物,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分类能力。
  关键词:中班幼儿;观察能力;实践探索
  一、 引言
  在《3~6岁儿童教育发展指南》一书中曾提到,在幼儿教育中,应主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身边的事物,从小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分类能力。因此,培养幼儿对于新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关注并思考的问题,相对于刚刚入学对于学习无法培养自觉性的小班幼儿,以及已具备学习能力对事物已有自我看法的大班幼儿。中班幼儿更适合去培养对于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本文将详细研究对中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提高幼儿教育的实践性,使当代幼儿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
  二、 设置新课题激发幼儿好奇心
  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正处于成长期的幼儿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对尚未认知的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对于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实践活动或小实验,鼓励并引导幼儿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可举办一场“我与植物有个约会”植物认知活动,教师可利用含羞草、猪笼草等日常生活不经常见到的植物,并利用含羞草的特点以及猪笼草会“吃”蚊子的特点吸引幼儿,当幼儿对这这项活动产生兴趣后,教师便可以借此让幼儿自主观察植物,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利用幼儿好奇心重这一特点,设置与传统教学方式不一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对于上课的积极性与课堂质量,也培养了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性以及对陌生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也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明白了相应的道理。
  三、 适当地引导肯定并鼓励幼儿
  幼儿对于世界尚未完全认知,对于陌生事物总会抱有紧张以及不肯接触的畏惧心理,所以当教师在进行培养幼儿对陌生事物的观察力的课程活动时,要做好发起人和引导者的角色,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幼儿,使幼儿树立对于观察事物的自信心,对于个别极度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耐心与鼓励,一步步引导幼儿自主去探索、去发现,当幼儿讲出自己对于陌生事物的认知后,无论幼儿的描述是否与真实含义有多么大的区别,教师也一定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在培养起幼儿的观察自信后,教师再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幼儿认知的错误,并耐心地引导幼儿进行再一次的观察,直到幼儿可以正确的认知事物。
  在建立幼儿观察信心这一问题上,教师仍可采用实验活动的方式来进行逐步培养。例如:利用幼儿对于动物的好奇心,教师可采用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这一实验,将几只蝌蚪放进玻璃缸内,并将其放置于教室,然后让幼儿猜测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幼儿认为蝌蚪无法变成青蛙,教师应不先给予反驳意见,而教育幼儿学会耐心等待,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就可以看到蝌蚪变为青蛙的整个过程。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对于课堂的兴趣。
  四、 使用正确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于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要去探索的心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针对性的培养与观察,每一个幼儿对于知识以及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忽略這一条事实,便可能导致课程无法顺利进行。接受能力差的幼儿无法接受新知识,如此,便会挫败此类幼儿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采用分组观察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接受能力高低的分类,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幼儿,教师可将其分为一组,在让他们观察事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思考问题,让他们采取自主观察并思考的方式。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教师也要让他们自主观察事物,但在他们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旁及时引导并鼓励,在他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解答,使接受能力差的幼儿拥有对于接受新事物的信心,也使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幼儿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 结束语
  激发幼儿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于新事物的观察思考能力,是当代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幼儿教育是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接触并融入社会,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对于陌生事物的分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使幼儿在以后真正步入社会时,面对陌生事物不会再畏惧,积极地去接受,这才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贝勤英.依托地域文化研究,发展中班孩子的观察力[J].心理科学,2017(3):15-20.
  [2]李得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6(2):49-53.
  作者简介:
  朱孟蝶,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华山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