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乡村小学的学生,之所以语文基础知识总体偏差,听说读写技能相对薄弱,是因为语文教学依然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圈子,学生阅读面较窄。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僵化无趣的教学模式,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力,深化学生的语文功底。
【关键词】乡村;语文;读写;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展开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由于乡村小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且一半以上又扮演着“留守儿童”这一社会角色,加上课外阅读量小、社会见识短浅,以及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的制约,因此,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听、说、读、写的总体水平相对较弱。
笔者从教20余年,一直躬耕于偏远山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认为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早就应该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圈子,不要将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语文世界局限于考试范围之内,要力争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空间在实质上获得拓展延伸。
一、由“多教”逐步转变为“少教”
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在识记方面多下功夫——字词,记;句段,记;篇章,记。在字词的意义与使用上,在篇章的结构与文采上,極少引导学生深切地理解和感悟。长期运行这种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一直都要被教,甚至是非得有人教不可,学生自己理解、感悟几乎无从谈起。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应该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与最高境界吧。乡村小学生在入学那天起,虽然读书学习上大多是从零开始,但绝非需要一教到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一步步归还到学生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最终达到理解、感悟及升华情感的效果。教师是班级的领导者,学生是班级的真正主人。只有修正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才能发挥课堂的实际意义,才能让语文味留在学生心田。
二、听说与读写要协调发展
在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很重视“读”“写”,淡化“听”“说”。其实,听说读写一脉相承,缺一不可。现实的乡村课堂上,学生“听”的内容几乎都是老师的讲解,“说”的时刻差不多也是在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主旋律基本上是“读”和“写”。课堂之外,“听”得到的信息确实不多,可以“说”的对象没有,因为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交流的对象,每天陪伴的是手机、电视,可以交流的话题更少。客观因素便致使家庭作业大多是读读写写。
那么,“读”“写”被当作重点来抓,效果是不是使我们语文老师满意呢?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每学期或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试,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丢分最严重,与基础知识题目的失分率相比大相径庭。凭心而论,师生在读写方面下的功夫确实很多,但却与真正的语文教学失之很远。因此,我们实在应该反思。
听与读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是信息的摄入过程;说与写是语言的表述,是信息的输出过程。听和读是知识的积累,说和写是知识的应用。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协调发展,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课内也不轻视课外
在我们山区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浓墨重彩,预设得较为周密,生成得也很精彩。课外活动则有点儿轻描淡写、浮光掠影。课后复习巩固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练习的内容大多很单调、枯燥,甚至毫无价值。即使老师加班加点、拼命灌输,结果也造成了学生对读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在课堂上,我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圈定了学习范围,课外再予以巩固、复习,并适当拓展、延伸,二者协力,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提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十分精当的描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由此可见,语文课很有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甚至也应该适当开设一些活动课,尤其是我们山区小学。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语文功底,以促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
笔者走上小学讲台整整二十二年了,一直默默在山区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故将文章题目拟为《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综上所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僵化无趣的模式,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切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主动学习,深化学生的语文功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