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历史发展留下的瑰宝,浓缩了古人的思想智慧和创造能力,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也依然不落伍,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高度热情,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处世观念,新时代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文化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出德才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思想品德
  品德为人之本,小学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德行,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让学生能从根本上提升自我的素质,做一个优秀的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必不可少的主要教育手段,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优秀传统在现代课程中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发挥育人育德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 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不良影响因素
  (一) 网络环境深入生活,网上信息良莠不齐
  现代社会是网络全球化的社会,各种媒体信息发布、传播迅速,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终端在普通家庭中使用率也非常高,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大,新媒体给学生带来了知识的拓展渠道,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其他的负面、虚假信息,即使不经常上网的小学生,在整体环境网络化的背景下,网络语言、文字等也会迅速在学生之间传播开来,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旺盛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会热衷于对流行语言、行为的模仿而不会去想这样做是否正确,这对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 外来文化渗透影响,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西方文化思潮涌入我国,拜金、攀比、暴力等种种成人社会现象出现在小学生身上,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再加上网络的虚拟环境并不需要对应现实身份,许多小学生在封闭的网络环境中打造符合自己审美的虚拟世界,久而久之容易和现实社会脱节,性格也会逐渐孤僻自闭;一些网络游戏、视频等充斥不良信息,而我国的分级制度尚待完善,网络的低门槛使得小学生们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机会增加,进一步模仿、使用,比如说谎、说脏话这些行为也会从网络世界延伸到现实世界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低,道德意识逐渐被弱化,失了热情友好、天真烂漫的本性。
  (三) 小学生缺乏有力监管与正确引导
  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的媒体终端,家长的本意是让学生用来学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监管约束与正确的上网指导,使得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没有用来学习,反而痴迷与游戏和聊天,虽然有的家庭有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但实际难以时刻监管学生在使用时都看了什么,做了什么,再加上对一些学习网站并不了解,也不能给学生推荐很好地学习方式,最终将上网变成了娱乐。另外还要注意一点,现在的教学网站、课程、app等传播也十分广泛,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不是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直接搜索答案,一抄了事,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禁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路径
  (一)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精神,内化学生情感体验
  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摒弃单一的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现代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十分重视,对学习的情感,对老师、家人、朋友的情感,对国家的情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处世三观、情感态度,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文化、有纪律的综合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让学生把品德与文化结合起来,丰富自我涵养。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重点,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例,来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将情感感同身受,有切身体会,才能将抽象的概念具化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真正理解文化内涵。例如《吃穿住话古今》一课,可以用图片或者短片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人类起源时期住的山洞,发展文明社会后建设的宏伟宫殿,到今天高楼大厦林立,我们的生活条件在逐步改善,我們的科学进步为我们带来的便利,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也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依然能建造出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举世闻名的建筑,先人的这种专注、坚韧的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值得我们遵循并推崇。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多发言,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品德素养
  以知导行,以行践知,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应会的知识,应懂的道理,更是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言语举止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遵守纪律规章,将品德素养从根本上内化于思,外化于行,借助传统文化中优秀榜样的力量,给学生树立起行为典范,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认知更加了解自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思维、实践能力,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例如《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几个古人的小故事,比如“曾子避席”以讲解尊师重道,“鹿乳奉亲”的尊老尽孝,“千里送鹅毛”的诚实守信,再让学生就自己看到的、经历的社会文明、不文明的现象进行举例,进而延伸至社会如何和谐共处,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还有人与动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作为讲文明讲道德的人,我们应当如何去做,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自己思考解决对策,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除了课堂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观博物馆,听文化讲座,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实现品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林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J].求知导刊,2016(1).
  [2]崔贵杰.浅谈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机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作者简介:
  梁维新,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市新会区平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