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取向及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生命力和动力。利用“互联网+”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通过主动思考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新取向及路径选择,促进学生找到新的课堂平衡点,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德育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联网+”;路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机械地“灌输”和“填鸭”,而是不断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思考中理解知识,提高素质,完善品格。“互联网+”是一种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它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营造了新型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新颖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评价方式,感受课堂学习的魅力。“互联网+”的使用,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效,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栋梁。
一、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互联网+”教学模式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计算机技术的帮助,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好地探究学习的方式。“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不同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在动手中获得学习的新思路,体验新方式,感受新仰视,体会到“互联网+”时代课堂学习的多元化选择和多元化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互联网+”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分享技术,交流思想,开阔视野,不断地在“互联网+”环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和时代的发展。学生融入“互联网+”教学模式中,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规律,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促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三、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互动
“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会促进学生“互动”学习的实现。学生不再是机械地听教师的讲授,而是借助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比如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直观地进行资料的搜索和信息的搜集。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而是随时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丰富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学生有了广阔的交流和沟通的话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感受到正确的道德,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应该怎样做一名现代的合法小公民呢?你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些不守法和守法的案例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地思考,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进行搜索。可是有的学生并未明确想到什么实际的案例,面对学生的困境,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帮助的方式来寻找案例,进行探究。有了网络的广阔空间,学生可以自主搜索,获得大量信息。在搜索中学生会看到:吃完冰棍了,才发现身边没有垃圾箱,随手扔掉是不守法的表现;而和朋友约好的,要在早晨八点钟一起去图书馆,准时去了,这是守法的一种表现。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守法和不守法,通过学生借助网络工具的方式,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可以积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品质。
(二) 创设生动课堂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帮助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比如为学生提供短小视频、图片、课件,为学生提供歌曲、音频或者是伴奏等不同的课堂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丰富的课堂情境和趣味性的氛围,学生会主动地探究正确的道德规律和法治。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 爱在家人间》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家有儿女》的视频,来展示家人之间的关爱,使学生融入家庭环境中,唤起自己的对家的回忆,回想起家庭的温暖和美好,体会到爱在家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庭成员相互关爱的图片,比如父母为孩子洗衣服、做饭;孩子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家人之间的爱,进而更好地融入学习情境中,体会到家人之间的爱,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
(三) 積极搭建学习平台,有效沟通交流
在“互联网+”学习模式中,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完全可以借助不同的网络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例如学生可以利用QQ、微信、MSN、学习平台、聊天室等不同交流工具组建一个班级学习群,学生在这里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疑问的,有的时候不能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全理解,如果把自己的困惑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学习媒体上,就会有其他的同学或者是教师来帮助解决,促进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排除学习障碍,实现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积极奉献社会 关爱他人》时,有的同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关爱的表现并不是很明确,只是狭隘地认为,只有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才是关爱。有了这样的困惑,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关爱只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才算是关爱吗?问题呈现在学生所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班级群中,看到的学生或者是教师就会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沟通中完善认识,提高理解,深刻地认识到:老师认真地教学生知识,教育学生做人,是一种关爱;同学摔倒了,帮助他站起来是一种关爱;社会上有些地方会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饮用水和休息是一种关爱;公共汽车上为老人及孕妇等让座也是一种关爱……生活中的关爱不可胜数。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的困惑就会解除,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道德品质。
总之,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模式中,感受新颖的教学模式,主动地感知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磊.“互联网+”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刍论[J].成才之路,2018(8).
[2]谭静.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合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6).
作者简介:
李新村,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