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地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家园,但人口剧增、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衰退以及地球大气层变化等严重问题深深困绕着地球村中的每个人。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巧妙地将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促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的熏陶。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展开论述,旨在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了环保主题,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为例,其中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上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钱塘江大潮的盛况,直观呈现潮来前的人山人海,潮来时的万马奔腾和潮来后的风平浪静。学生在欣赏课件中的图片或者视频时,就仿佛置身于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流中,切实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进而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当学生通过课件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感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之情通过课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可以个人朗读,可以排火车朗读,可以集体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会在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表达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践行着保护环境的理念,那么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这种思想写作于文章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展开写作,写作体裁不限,学生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说明。教师可以结合最近的“山竹”“谭美”台风事件,让学生思考环境、发展的相关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世界上各种动物被环境所伤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在直观感知、深刻感受的基础上展开写作,让学生真正地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融于自己的思想之中,通過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其次,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环境保护的文章,让学生展开随文微写作。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讲述了孕育华夏文明摇篮的黄河是如何演变成悬河的。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黄河被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加深情感体验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作读后感。即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心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以后要如何做,等等。
   三、在口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现代社会背景下,口语表达越来越成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口语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口语教学中对学生适时地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口语交际《说说我喜欢的动物》,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材课文作为开场白: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若干篇有关小动物的文章,如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如白公鹅,如母鸡等等。这几篇课文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但是生活中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小动物是你们所喜欢的,现在请你们把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及特点分享给大家吧。接着,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多种小动物,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各个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交流。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都要讲述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整个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阐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让学生试着阐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形成热爱动物的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教学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些保护环境的事情,让我们的明天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9).
   [2]王红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之研究[J].  学周刊,201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9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