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增加自身内在修养,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不再是考试难题,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与教学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围绕初中语文展开讨论,对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教学模式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教师有一定启发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语文不同于其它自然学科具有较强规律性,教材多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境界的提升。语文教学不能将应付考试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应该将培养自主、创新型学生作为首要教学目标。阅读教学需制定明确目标,在保证学生将课内教材吃透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应的课外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让语文知识深入骨髓,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一、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概述
   (一)概念界定
   自主探究将老师从课堂主体位置上拉下来,但并未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让老师、学生合作起来,探究相关的阅读问题,保证课堂效率。老师从知识的主动灌输者,变成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成主动学习方。两者处于平等地位,取长补短在探究式阅读中共同进步。
   (二)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特征分析
   1.自主
   这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其自行消化课文内容,总结疑惑向老师请教。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不能丢弃主动探究习惯,始终如一的坚持此习惯,其阅读水平才能悄然提升。
   2.合作
   探究过程孤军奋战,学生的思想境界难以提升,合作是开拓学生视野的最佳方式,在相互交流中,学生心境、思想都会发生变化,看待事物更加全面,将此特点迁移到阅读中,能深度、全面解读课文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3.探究
   探究意识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阅读教学中老师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引导并鼓励学生探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探究过程难免出现挫折,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失败,将其转化为探究动力,不断激励自身探索文学奥秘。
   二、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一)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1.课内教材自主探究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文本,利用自主探究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教学过程可分成五步走。以沪教版一七年级上册中的《枣核》为例,第一步是课前探究,让学生借助辅导书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致内涵。第二步目标探究,以老师提问为主,如“同窗为什么再三强调要带上几枚枣核?”“枣核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第三步美感解读,即师生通过讨论,最终对文章情感进行定论,从文中可以看出枣核是故乡情丝的寄托,即使身在国外,仍然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第四步合作探究释疑,学生自由分组对老师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在交流中逐步解决疑惑。最后一步是延伸拓展,以搜集故乡情怀的课外读物为主,让学生深切体会游子思乡之情, 帮助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拓展阅读
   拓展就是将学生视野向课外读物上转变,以语文课本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本。就以“故乡情丝”为阅读标准,老师向学生提供基本参考书籍,或者学生自行搜集书籍,题材不限,可以是歌颂故乡的诗歌、散文,也可以是作者待在故乡时发生的故事,只要能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故乡情怀即可。阅读课外读本必须写读后感,将学生分成阅读小组,相互交换阅读书籍,不断扩充自身的课外阅读量,困惑之处先小组内部消化,然后向老师请教[2]。在课堂教学中专门留出课外讨论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综合学生读后感质量,老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短板。
   3.课余读物自主探究阅读
   拓展阅读旨在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放飞自我。在《生命之线》一文中,主人公面临风雪交加的严酷环境,在朋友的相互鼓励下没有丧失求生意识,顽强抵抗恶劣环境,最终等到直升机救援。在外部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主人公并未丧失求生意识,其积极自救才能撑到救援者的到来。这一单元课文都是针对“面对逆境”这一主题展开的,符合此主题的课外读物很多,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如《鲁滨逊漂流记》,都塑造出面对逆境毫不退缩的形象,学生读完书后需要写读书心得,并培养自身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性格,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通过自主探究解读名著的深层内涵,帮助自己改掉不良习惯。
   (二)学生独立完成自主探究阅读学习
   1.预习研读
   预习是学生进行探究阅读的基础,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在课堂学习中才能举一反三,保证将文本知識融会贯通。初中语文不仅包含记叙文、散文等,几乎每册教材中都有古诗词,看似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语言精练却发人深省。如在《破阵子》一词中,首先要对其文体进行审读,这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通读词赋理清文章大致意思,开篇以梦境开头,描绘征战沙场的酣畅淋漓之感,但后面内容急转直下回到现实,诗人渐渐老去却不能实现杀敌报国的愿望,壮志满怀和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总结诗词中用到的修辞、表现手法。这些工作在预习时完成,上课时能快速进入状态。
   2.发挥质疑精神
   语文教师并不是万能的,其讲课时难免会有所疏漏,此时学生要充分发挥质疑精神,及时提出讲解中不明白的地方,避免学生出现奴性化思想。《黔之驴》这篇文言文,后世将其精炼成黔驴技穷这一成语,以老虎和驴作为故事主体,先后讲解两次交锋过程,同一方法只能使用一次,若自身不能快速提升技能,会向驴一样成为虎口之食。此篇文章讽刺故步自封的人,学生可提问“为什么第一次交锋老虎会被驴吓住?”“现实生活中存在这种人吗?”等问题,老师为学生留出讨论时间,让学生讨论答案,将无法消化问题向老师反映,师生合作找出答案,避免学生问题越攒越多[3]。    3.总结规律,留疑拓展
   自主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风格文章阅读方法不同,问题研究思路也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怎样进行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都是探究的主旋律,探究旨在找出阅读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探究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改正缺点的原动力,因此必须发挥自主探究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探究是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探究教学模式可大致总结为如下几点:找到问题—交流探究—问题释疑—总结归纳。
   三、老师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老师是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尤其在阅读较长文章时,在阅读节点适当引导,能让学生迅速回归文章主旨,避免盲目阅读现象。如在《苏州园林》这篇课文阅读中,其中每段都描写的是园林的不同位置,如假山、池沼,如花墙、回廊,每部分侧重点虽然不同,但综合起来却能反映园林的独特景观。在每段阅读时老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将内容串联起来[4]。
   (二)不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进步的源泉,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渐提升。首先加大学生阅读量,其次有针对选择读物,最后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三管齐下逐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自主探究模式早就在教育界提出,近年来其教学手段、内容还在不断丰富,本文以初中语文为论述对象,对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提出详细的教学方法。中学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语文学习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咬文嚼字、重点内容分析,让学生晕头转向。自主探究教学有效解决此问题,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能把握学习重点,在探究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朱艳虎.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8(43):86-87.
  [2]陈书强.给学生一片天空,还你更多惊喜——关于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1):269.
  [3]张玉萍,李先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幽默语言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进展,2018(3):188-195.
  [4]吉磊.探究新形势下初中阶段语文阅读该如何教学[J]. 好家长,2017(75):42-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3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