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学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对接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比赛主要影响因素,阐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医学等课程能够指导并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专项技能水平提高、素质体能水平提升、伤病自治自愈、训练恢复能力提高以及对增强科学化训练的信心等方面内容,为“训、科、医”一体化构建奠定理论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我省青少年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青少年运动员;技能水平;体能水平;价值研究
   众所周知,青训工作是为培养高水平青少年运动梯队,保障和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重要工作,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石。河北省高水平青少年运动员云集于河北省体育局运动技术学校和河北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等单位,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艺术体操、举重、摔跤、柔道、游泳、跳水、自行车、跆拳道、武术、散打、橄榄球、高尔夫球、冰雪运动等20余项。除日常训练外,青少年运动员要接受文化课程的学习,其中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学习对指导青少年运动员科学化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主要包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内容,能够指导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专项技能水平、体能水平、运动智能水平、训练恢复能力,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和损伤治愈能力等,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水平和竞赛水平全面提升。通过调查河北省体育局运动技术学校和河北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等单位,得知河北省青少年运动员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已达千余人,已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主要包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康复及运动医学等,有待增设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从而进一步完善我省青少年运动员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体系构建。
   一、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学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比赛影响因素的价值体现
   (一)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能力、技能水平提升
   运动解剖学涉及细胞、组织、器官、内脏、脉管、神经及感官等知识内容,突出了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之间的关系,密切联系着体育实际,指出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学习运动解刨学,使学生明白肌肉如何收缩,关节如何运动,血液怎样循环,神经怎样支配脏器等。
   1.运用运动解剖学理论可以分析各类体育动作,尤其是以跑、跳、投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对自身运动技术的动作判定是否科学、标准、有效,解剖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能够对运动技术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评价、自我改进。
   2.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预防运动损伤、保障运动技能持续性提高。例如膝关节的半月板,正常运动受压适度则安全无恙,若脚支撑在地,膝关节突然猛力外旋,易挤裂外侧半月板。一些足球、篮球青少年运动员半月板破裂原因往往由上述原因所导致,掌握运动解剖学知识,能够很好预防损伤发生,持续发展技能水平,延长竞技运动寿命。
   3.学习运动解剖学,能够掌握人体测量方法,可以对自身身体各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从而评价自身身体发育状况和运动效果等。
   4.通过对运动解剖学中骨骼的学习,使学生记住每块骨骼及其表面名称,一是便于根据骨关节面几何形状分析关节的运动性能,二是便于记住韧带和肌肉的起止点,三是便于学习脉管和神经的走向,四是便于理解内脏器官的位置和体表投影,五是便于识别活体表面标志,对于分析技术动作产生原理起到关键作用。
   5.通过人体解剖图谱、模型、标本等,能直观使青少年运动员对自身身体组织构成有深入了解,从而抓住在形态机构和机能方面一些规律性东西,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促进自身技能水平提高为目的。
   (二)运动生理学理论教学促进青少年运动员人体机能、专项体能水平提高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或运动训练影响下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探讨人体在何种运动方式下运动能够使身体产生良好的适应性的科学。
   1.运动生理学知识能够指导篮球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弹跳素质水平。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如膝角135度以上股四头肌的伸膝作用显著减弱,但是股后肌群和小腿三头肌伸膝作用增强,而比赛中,运动员起跳时膝角都接近或大于135度,所以采用负重深蹲、半蹲提踵、跳深等方法在发展伸膝肌和伸踝肌力量外的同时,必须发展股后肌群力量。
   2.运动生理学表明机体总是不断通过自身变化来适应外界所施加的刺激。游泳运动中,日常训练量与强度不足,会导致比赛中运动员遇到新颖刺激,体能储备不足将会导致运动能力降低、疲劳过早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短、抽筋等现象,从而影响运动成绩。
   3.足球运动特点要求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较强,不断提高氧的储备能力、最大吸氧量、负氧债能力、无氧运动能力是提高体能储备的关键。运动生理学中“超量恢复”规律就是把运动量训练作为提高体能的有效方法,但是采用大运动量訓练,必须在超量恢复的阶段上进行下一次训练课,才能提高训练效果。
   4.乒乓球运动主要由ATP-CP系统和有氧代谢系统供能,着重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灵敏、移动速度和挥臂速度。调查发现,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每组练习后,血乳酸水平在2-4mmol/L,4mmol/L血乳酸浓度是有氧耐力训练最适宜的强度。训练中对以上数据的监测和对训练量与强度的正确把握,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
   (三)体育保健学理论教学指导帮助青少年运动员预防伤病和快速疲劳恢复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体育保健学内容中涉及的补水、补糖、保健按摩等方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预防伤病、疲劳恢复起到重要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其运动水平和竞技状态。    1.通过学习体育保健学,我们知道,对于5-80%Vo2max强度的運动,持续时间60-90分钟,糖常成为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当人体肌糖元含量低于临界值50mM/kg湿肌或血糖浓度降低到临界值3.3mM/L常易诱发疲劳,运动强度必然降低或终止。关注研究补糖时机与补糖量,已成为大运动量、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训练补充和疲劳恢复的有效解决办法。
   2.运动员训练能力和比赛过程中的表现常受到体内糖储存量的制约,饮食结构可以影响人体糖储存量。赛前、赛中和赛后补糖量的多少,对运动员竞技表现效果是不同的,这需要储备大量保健学知识,才能帮助运动员指导自身训练和比赛,得以有效的疲劳恢复。
   3.按摩对运动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按摩是肌肉被动运动,不但不会耗氧和耗能,也不会出现酸中毒,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肌肉组织中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吸收或排泄,从而消除肌体疲劳,加快肌体疲劳恢复,起到恢复和再储备训练等作用。
   4.通过体育保健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中医穴位按摩、推拿、针灸等理疗方法,对青少年运动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都有辅助疗效和保健功能,从而为运动员科学化、持续性训练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
   (四)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理论教学指导帮助青少年运动员伤病治疗与恢复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理论知识使青少年运动员了解运动损伤成因,掌握运动损伤治疗、恢复的方法与手段。
   以跆拳道运动为例,跆拳道较高的PCL损伤风险与其激烈的高强度对抗特点、特殊技术要求和膝关节过度使用有关,主要损伤机制是胫前创伤和膝过伸。通过调查,因训练、比赛造成的PCL断裂后多数采用保守治疗。急性期采用冰敷、加压包扎固定、外敷新伤药。1周后进行理疗、中药熏和按摩。保守治疗1周后或术后2-4周开始进行康复性体能训练。训练方法主要由主动和被动交替练习组成,其中包括闭链训练、开链训练、上下台阶以及器械与自有重量练习。除膝关节力量训练外,还需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平衡感和协调能力训练。这是运动医学手段与运动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恢复跆拳道膝关节易损伤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对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的深入学习,青少年运动员在防范运动损伤、自治自愈、康复保健等方面不断储备知识与方法,用以实践,能够较好的解决训练和比赛中常遇到的伤病问题。
   二、利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指导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几点建议
   (一)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现有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内容上的设计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避免枯燥的传授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实例、个案分析,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指导青少年运动员如何训练和比赛,并解决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运动生物力学是使青少年运动员了解动作技术构成及成因、掌握基本数据采集方法、科学评价技术动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以体操、跳水、武术等项目为代表,运动生物力学早已成为青少年运动员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主要理论支撑。运动生物化学是使青少年运动员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的相互关系、运动时物质代谢与能量供给、增强健康与体适能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物化学基础的一门学科,不同项目、不同强度、不同训练方法和不同时间的运动,能以不同的比例发展机体有氧或无氧代谢能力, 提高不同能源物质的贮量。因此,运动生物化学是科学训练的基础。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适时开设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以指导训练和比赛为目的,调整教学大纲内容,简化理论知识结构,完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
   (三)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储备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减少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因伤病造成的心理焦虑,增强自信,培养科学化训练的习惯,使其主动练、科学练、动脑练,为我省青训事业早日达到“训——科——医”一体化模式构建添砖加瓦,全面提升我省青训水平奠定科学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杰,罗利,沈新宇,张庭华.“运动人体科学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分析”《素质拓展》2017年7月.
  [2]李丽.“补糖与提高耐力运动能力的研究”《体育世界》2014年6月.
  [3]朱丽华,高晓嶙.“跆拳道运动员后交叉韧带断裂保守康复治疗6例临床总结”《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5月.
  [4]杨健科.“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的行动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汇编》2010年4月.
  [5]白宏伟,董倩玲.“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黑河学刊》2002年4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3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