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春阳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大成果。信息技术是高中时期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均有一定意义。本文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体会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便利,目前,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独立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十分必要。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若想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安全角度来说,教师应严格监督,禁止学生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机房,同时也不能携带水、饼干等食物,避免机房的电脑或线路因受到损坏而造成安全隐患。从机房标准的角度而言,电脑设备不宜设置过多、过密集,在购入计算机时,应选择辐射低、噪音小及显示屏分辨率较好的计算机配置,预防对学生视力产生影响。从机房布局而言,交换机应设置在机房外,减少噪音对学生的干扰。
  二、理论与实践相融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极易将课本教材与实践脱离,使得学生不仅难以有效掌握课本理论内容,对实践技能的学习也只是“囫囵吞枣”。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学习特征及认知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达到教材灵活运用的效果。此外,教师应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例如,通过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设置与之相关的任务,正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使其逐步完成任务,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掌握。
  三、设计悬念,激发探究心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且求知心理尤为强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设计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例如,在开展“搜索引擎”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昨天新闻上插播一则新闻,某某服用大量维生素C后接着食用了虾,导致死亡,同学们觉得这一新闻具有可信度吗?”这时学生就会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里,教师可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答案。此外,为有效巩固学习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基本任务,还可设置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搜索内容,这样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四、更新教学方法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相对落后。信息技術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方法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情境与感悟问题的情境,还能使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效果总结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例如,在学习“字处理软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字处理软件的特点选择相应软件,为避免部分学生“偷懒”,可采取“分数制”,即前期任务30分、中期任务40分、后期任务50分。前期任务主要以了解基础知识,激发学生任务兴趣为主,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中期及后期任务的学习,因此可设计一些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基础内容,如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中期任务则是与课堂内容主题相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这一任务时,应重视与学生的认识能力相结合,即在基础任务上适当增加难度。后期任务应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应用字处理排出美观的版面,设计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为积极,教师可有效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灵活地将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与良好的信息素养也有很大作用。
  五、结语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及操作水平有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刻意识到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应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及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军.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3):97
  [2]李清.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8):109-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