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邹金娟

  摘 要:翻开小学语文课本,纵观整个小学学段入选的古典诗词,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古典诗歌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对小学生的成长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是否有能力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在当下的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 古典诗歌;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54-001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1]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典诗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直接导致了诗歌教学的低效。笔者将结合课标,反思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小学古典诗歌教学改进策略。
  一、教师读解能力的提升
  1.“博”读古典诗歌
   “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所以优秀的教师肚子里一定是装有千篇古诗,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古典诗歌学习的大门。博读,才能让教师心中有所积淀,才能有所内化,才能让自己变得丰厚起来。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教授《游园不值》时,对于古典诗歌的运用信手捏来。通过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导入拜访友人的古诗。课上又引入叶绍翁的好朋友陆游赞扬杏花的古诗《马上传》《临安春雨初蒙》。最后还让学生将《游园不值》与《雪夜访载不遇》进行比较阅读。广涉古诗对古典诗歌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开阔自己阅读古典诗歌的视野,让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2.“精”读古典诗歌
   对一首古诗的深入了解是对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考验,也是能否上好古典诗歌课的关键。教师除了读通诗意,更要学会关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特征,了解诗人的生平身世。所谓“知人论世”,教师只有做到从细小之处“钻”,才能跨越时代的隔阂,了解古典诗歌作品中蕴含的意境、情感和社会面貌。翻开特级教师的教育笔记,对于文本钻研的案例俯拾皆是:于永正老师在备《圆明园的毁灭时》专门翻看了《中国通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章节。王崧舟老师将36字的《长相思》读成了显性的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和自我鉴赏。名师们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相比之下,青年教师就是缺少了这份“钻”劲,所以课堂才会显得没有深度和广度。
  二、古典诗歌教学的丰富化
   打破课堂旧有的形式,对学生给予积极的朗读指导,将多媒体、游戏创造性地运用于诗歌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
  1.利用指导深入诗歌情境
   学生在朗读时要有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当把读作为古典诗歌教学的手段时,就必須要追求读的效果,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读的形式。读前的指导和要求,读后的讨论和点评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对读的过程的关注,都要确保到位。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教授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就让学生结合诗中出现的画面以及自己对情境的理解朗读诗句,在讲述“小扣柴扉久不开”时,就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自己是叶绍翁,那时那景,会有怎样的心情。当学生说出“焦急”之后,就有了后面的“小扣柴扉久不开,久不开,久不开”的低徊吟唱。[2]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吟唱中集音律、情感为一体。此外,窦老师还注重平仄声的朗读,平生缓慢,仄声紧凑,又一次通过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情境之中。
  2.利用画面拓宽诗歌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3]古人惜墨如金,往往为某一个字费尽心思,也往往因某一个字而整首诗意境全出。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经验尚不丰富,所以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弥补学生的空白,带领他们走入情境之中。在教授贺知章的《咏柳》时,可以出示阳春三月柳树迎风飘的图片,带领学生走进春日的风光;在讲述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时,可以出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要正确把握图片,出示的时机,不能破坏学生的想象力,图片只是起到补充、留白的作用。这样,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就能很容易的做到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也就得到提高。
  3.利用音乐创设诗歌氛围
   音乐创设氛围能尽快带领融入诗意之中,提高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音乐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可以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让他们在课的开始就带着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在教授杜牧的《江南春》时,可以使用哀怨的古筝带领学生走近凄婉的南朝,进而感受晚唐的落败;在讲述郑燮的《竹石》时,可以用风声带领学生走进竹子饱受凛冽之风的困顿之景。其次,还可以为古典诗歌配上背景音乐,融入自我形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进行改写,以散文化的语言结合着优美的音乐,进一步丰富、拓展古典诗歌的意境。当然,音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古典诗歌教学服务的,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音乐在过程中的比重,不可喧宾夺主。
  三、学习氛围的创设
   走进学校,感受古诗的芬香。学校是学生一天中受教育最为集中的地方,合理安排校园生活,让古诗走进校园,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融入古诗词的教育。校园里、班级中可以以硬笔、软笔书法的形式鼓励学生临摹诗歌,以此装饰班级或者校园,让学校到处洋溢着诗香的气息。在提高学生练字兴趣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受到了古诗词的熏陶和感染。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创建特色化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生活,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每周选择一个主题,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围绕主题搜集背诵古诗,在积累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扩大学生接触古诗量,让古诗不再陌生。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方式,让古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古诗变得亲切自然,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是塑造学生一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教师应担负起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敢于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勇于创新,为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孙绍振.课堂新探索,福建论坛[J]2006,06:11-18
  [3]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