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兰华

   摘 要: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以“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宗旨,展现了语文学科的大格局大境界,摒弃了应试教育的功利,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提升、审美鉴赏、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倾注于学生的学科发展的基础素养和能力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讀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伴随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优化过程。
  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做了这样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语言与思维素养倾向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考性,两者同属于概念能力素养;而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侧重于语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与突破,充分彰显了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观,核心素养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始终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和评价的整个过程。
  阅读教学向来被誉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2017)对阅读教学做了这样的解读:“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构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提升思维品质,陶冶审美情操,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心与出发点,理应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近年来,通过我个人不断地探索尝试,探究总结出了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几点原则与策略:
   一、 强化阅读训练,建构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丰厚的语言素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素养,我个人认为,语言作为文本的载体、表意的符号,在语文学习中是最基本的底蕴,可以谓之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在阅读教学中,师生正是通过这些语言元素来感悟领略文本的内涵的。因此语言的建构、积累、运用、评价也便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素养。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卓越的阅读能力,初中语文学段,阅读经典课文,细细品味其中的品读文字美感与思想力量,不断丰富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依据不同的文本选择精读、自读、浏览等相应的阅读方法,读出感情,丰富语感,积累语言。在读中感悟、能够梳理文本主要内容;叙事、情感线索;勾画、概括关键语句(文段),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筛选,辨析了解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学习古诗词,名家的经典作品需要精读、品读,并在阅读文本时有自己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能够融入文本,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二、 倡导多角度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阅读是师生与文本和教材编者的对话,是一种心灵之旅,故有“阅读是案头之山水,旅行是山水之阅读”之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呈现在眼前的风景也迥然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不断激励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文本时结合自我的认知体验,学会多角度评价欣赏。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对于文中的一家三代,你更欣赏哪位,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讨论热烈,众说纷纭,最终认为文中三代四个人都表现得很完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生活细节中得以释放,“母慈子孝”,和谐家庭人人都可敬可爱。真实的生活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一篇美文经常鼓励学生初读、再读、三读,发散思维,每一次都有不同意想不到的收获,隔段时间再回望(回味、反刍),学生们的见解与感悟也是屡屡出新。
   三、 学会体察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教材课文编写愈来愈生活化,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使得学校的教学活动更接地气,从生活的角度、人性的视角解读文本,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功不可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阅读的过程是教会学生间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洞察世态,通达事理的体察感悟过程,初中课文有许多美文名篇,内容涉及生活亲情、青春励志、理想信念、乡愁谪贬,在学习这些文本之时,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背影》和《台阶》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父爱、亲情体察、敬畏底层生活中小人物的韧性;阅读《社戏》与《春酒》,感悟淳朴的民风世情。杨绛的《老王》一文,让学生心怀“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通过拓展实践探究活动,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活、乐观上进的阳光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 培养评价鉴赏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它包括了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三个方面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出发,在欣赏文本时,激发自己对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形象美与情感美,对古诗词文本的解读,运用审美鉴赏能取得最佳的收益,欣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文所表现的情境,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语言描绘,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审美的表现与创造指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叙写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抒写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五、 关注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个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只有独立的,创造新的自主感知解决阅读中与文本的思想冲突才能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才能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可从以下做起:找寻语言切入点,赏析阅读中有自己的主观体验;在思维碰撞处能有独特的领悟与反思;解读多元化的主题,能发表自己多元化的见解与观点。不盲从,不固执,能灵活变通的发现问题,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 重视经典名著,传承优秀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的学生纷纷效仿西方文化,崇尚“洋节”、迷恋西方文化语言,传统文化备受冷落,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在阅读学习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浩瀚,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理解认同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宽个人的文化视野,诵读优秀的古诗文,理解鉴赏传统文化之美,感受古仁人之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适量的精读经典名著,吟诵古诗文,在潜移默化中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7).
   作者简介:
  李兰华,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