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研讨式教学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其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基础、解题以及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切实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教学法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標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1-0166-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大量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了各学科教学中,如问题教学法便是现代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而经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将问题教学法运用至小学数学教学,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有效性。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务必以研讨式教学来替代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继而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向转变。
  1   开展多元化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
  1.1 运用多媒体解释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的可视化
   积极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并以此来解释数学问题。不仅能让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且呢个切实增强学生对逻辑关键点的认知。如针对“相遇问题”的解释,教师便可利用动态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相关的数学参数,并以相应的记号好比炮击距离与速度,如此不仅能让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简化,继而可帮助学生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逻辑。
  1.2 运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来发展数学问题,扩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广度
   以小组讨论模式搭配问题教学方法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讨某个数学问题时,不仅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有效锻炼,且通过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其数学思维能力及效益均将得到有效提升。如针对“鸡兔同笼”这一数学经典例题,教师便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此一来,不仅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充分、有效的凸显,且其分析与拓展能力亦将得到良好发展。
  1.3 巧设生活化问题场景,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逻辑的理解
   数学本是一门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故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来创造数学问题,则不仅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将大坝表面积问题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将装修设计的平方数作为数学学科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学生在矩形区域、梯形区域、路堤装饰区域和四个操作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且能同时意识到学习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重要帮助,继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
  2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优化对教学问题的设计与选择
   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全面分析和整合数学内容,并紧密结合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来优化教学问题,从而确保教学问题的提出既具有针对性,又能切实调动学生思维。如针对“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版可将之与生活中的部分商业活动相结合,诸如与商品的单价、总价、数量等方面问题相结合,从而切实提升整体思维难度,继而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
  3   结合教学知识点开展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点逻辑的认知与理解
   以问题教学法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则关键之处在于确保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逻辑和解题思维模式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针对“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便可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来设置一个需要建立起两个有关头数与脚数的方程,而后要求学生对方程式予以解析,如此将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该类数学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4   规划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身动手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若要切实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则仅是依靠对教材知识点的教学尚远远不足。不仅要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更要切实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如针对“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便可基于原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来将之延伸至一元二次方程之上,如此一来,将极大强化学生对该类数学问题逻辑关键点的掌握。
   总之,以问题设置的方式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能切实促进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及深化,继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逐步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丽慧.浅析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与控制[J].才智, 2017(12).
  [2] 毛国荣.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 2018(11).
  [3] 陈福林.提高问题意识 激发思维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J].好家长,2014(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68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