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艳红
摘 要: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初中数学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成绩的提升,导致数学教学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也禁锢着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发展。所以,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从创设情境、组建小组和结合生活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全面地研究和论述基于探究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途径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和重点,也是每位教师不懈努力和追求的方向。探究式教学指的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能力,拓展教学的深度,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改进和革新教学方法,以实现探究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落实与应用。
一、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随意探究,忽视了探究内容的可操作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没有结合教材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以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是盲目探究,忽视了探究目的。当前部分数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前并未精心设计,也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甚至盲目随从,不能真正吸取有效的修正观点,这种探究学习无法为学生解答学习疑问,反而会影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花样探究,忽视了探究的实效性,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后只是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未考虑分组的合理性以及问题探讨的必要性,甚至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探究讨论是否结束便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结果,以致合作学习处于自由状态,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是曲解探究,忽视了教师指导的合理性。教学期间,部分教师不相信学生的探究,为学生充分布置了探究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以致学生无法独立探究。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观点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结果,完全实行自由探究模式,很少为学生指导,以致整个探究活动缺乏合理性与目的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对策
1.创设情境,启导探究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以数学情境为基础的,而问题则是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起点,是开展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以启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具体而言,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根据知识发生的过程来巧妙的设置问题,突出数学的基础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其次,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引出问题,创设出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学生能够主动深入到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之中。
例如,在教授“平行线及其判定”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笔者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具体问题如下:如何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在两条线中,做一条辅助线,我们可以通过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那么通过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可以判定吗?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引出一些平行线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有效引导了学生的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选择内容,深化探究
探究性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自主研究问题,而非要求其简单记忆现成的结论。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探究内容,一是在概念教学中进行探究,要求学生改变机械学习模式,通过实际案例深刻理解概念含义。比如在函数概念的理解时,学生不能死记硬背,也不只关注取值范围的讨论,而是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函数的内涵,比如,说出下列问题中哪些为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一是火车的速度为60 km/h,其在t小时内的行走路程为s千米。二是利用表格表示某水库的水深与水量;三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得出案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数值,另一个变量也存在唯一确定的数值,这样学生便可以深刻感受到函数变的属性。二是在定理与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体验新问题的创造过程,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如果只是讲解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到的,学生不易理解,此时教师应准备3cm、4 cm、5 cm、6 cm、10 cm、12 cm的六根小棒进行操作,要求探究下列问题:一是任意三根小棒是否可以拼接为三角形?二是几组三根小棒可以拼接为三角形?三是几组三根小棒无法拼接为三角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三角形的形成原理。
3.组建小组,研讨探究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学习小组的构建也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落实与开展,优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沟通、交流、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思维之间的有效互补,最终使学生在研讨探究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对知识的强化掌握。
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互补,笔者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为6人,小组成员分配好后,笔者下发探究任务,如下:ax2+bx+c=0(a≠0)这个方程属于什么方程?这样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存在吗?如果有,请举例。任务下发后,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通过任务的引导,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建小组,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互补。
4.结合生活,用中探究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和最终归宿,数学知识更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加强数学探究式教学同生活的有机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一方面可以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之中,以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转化,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本质与具体应用,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具体应用中深化探究,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加强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笔者结合本节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如,在生活中用水方面,政府为了倡导市民节约用水,实行了阶梯收费的标准,每月每户不超过用水标准的用户,水费价格为1.3元/吨,超过用水标准的用户则按2.5元/吨的价格收取,小明家用水12吨,交水费15元,那么该市规定的用水标准为多少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在探究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是新课改的基本趋势,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并以素质教育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组建小组和结合生活等方法的运用来革新初中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真正建立在探究之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与深度,也让数学教学迈上新的臺阶。
参考文献:
[1]王静.巧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2):65.
[2]沈娟.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5):4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