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小学生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基础而开设的课程,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以学生的意志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感受。其次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學习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再次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教育目标。最后教学内容要源于生活,具备实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小学生犹如璞玉一般,未经雕琢,有无数种可能,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和习惯和处于懵懂的阶段,因此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意在规范学生行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素养。
  一、注重学生感受
  很多时候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因为教师本身的能力不够,而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灌输式教学模式,上课期间进行知识讲解,下课布置作业巩固教学内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不断的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始讨厌学习的内容。尤其是道德与法治类的科目,不在应试科目范围内,但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如果不能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进行特色教学,那么将失去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并且深入理解教程思想之后,我们能够发现这门课程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只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感受,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完成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防火防电,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课程为例,这节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安全用火用电,避免意外的发生,创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火灾或触电的图片和视频,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清晰的展现出不规范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触目惊心的视觉效果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的讲解如何避免灾害的发生,这类灾害虽然可怕,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避免危险,健康生活。最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同学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留一个作业,看看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问题和习惯。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从学生感受出发,使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效果明显。
  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任何科目的学习最好都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困惑。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相互谈论的,比如过马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是红灯亮起来了,却没有车辆经过,小朋友应不应该直接经过,如何把握这个道德的尺度就需要大家进行讨论。在小组之间的讨论中学生开始学会主动思考,道德与法治的概念也更深入心里。
  三、注重道德素养培养
  建立小学生初步的道德素养基础是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具有清晰的教学理念,理解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创造参与到学习过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学生出去旅游,可以了解更多的人文地理知识,开拓视野;有的学生在家里读书写字,提升了知识储备量,让自己更强大;有的学生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强生存技能的同时开始明白家长的辛劳,懂得感恩。
  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的很多课程安排都是为满足小学生生活成长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教学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内容,以生活中的事情为教学题材,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底线。很多教师会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很难理解法律规范的内容而将课程的重点侧重于道德层面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方法有些片面,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够更好的约束生活行为,很多时候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也同样是道德规范的内容。道德和法治作为人类生活行为的准则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我们吃饭要节约粮食,喝水要节约用水,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上学要尊师重道,就连上厕所都要讲究卫生,由此可见道德和法治对人类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五、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学安排中意义重大,体现的是我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的是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为使教学成果更加显著,教师正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理念,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效果得到稳步的提高。因为目前我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会有很多地方差强人意,所有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让教育融合到学习和生活当中,让道德与法治意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滕万中.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