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本前置性小研究不够理想的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秦声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教学要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学生要成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己做主,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实现主动学习。生本前置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模式,也是实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对“前置”进行研究中,应当充分认识其价值,对任务进行科学安排,积累一定方法,使前置研究绽放绚丽之花,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快乐学习,教师轻松教学,实现教与学相得益彰。
   关键词:生本前置;应对策略;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转变,学生变成了课堂主体,成为课堂主人。老师要想做到轻松教学,就需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带动学生自己去学。“生本前置”放飞学生,学生自己做主,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一、生本前置性研究现状
   在生本前置性研究中,老师没有完全放开手,还没有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仍然给学生一把拐杖,让学生拄拐杖去学习。这样,学生就得不到彻底释放,其主动性就不能完全调动。在对生本前置认识上,老师的认识不够深刻,思想上没有完全转变。因此,在生本前置研究中就不够理想,就不能完全实现生本前置价值。
   二、生本前置研究价值
   通过生本前置研究,使学生能够自主去学习,独立性加强。在前置研究中,学生会释放出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去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问题中去探索,去实现问题的多元化解决,开拓学生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对策略
   在进行前置研究中,老师要灵活掌握学习内容。对于非常简单的内容,就不必要运用前置研究。而特别难的内容,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强行进行前置研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前置研究中要做到科学、合理。
   (一)控制任务总量
   每个学生自身情况不一样,在进行前置研究过程中,要对任务量进行有效控制。一般手写的任务在10~20分钟之内,如果需要动手操作,则可以适当延长。总体上,尽量不能给学生造成负担。比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安排前置研究任务:首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下2/8+3/8=?然后,让学生说出在计算过程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这样的任务不仅简单,而且紧扣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把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梳理,这样就能使老师在讲课中做到重点突出,从而使学习向更深发展。
   (二)增加操作性
   一般来说,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问题。在操作中运用前置研究,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向更广和更深扩散。比如,在学习“认识圆柱”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这一章节,让他们自己讲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个圆柱体。通过这样的前置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的认识,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去观察,积极动手,使学生把这份热情延伸到课堂上,和老师主动、积极进行交流,实现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在进行前置研究中,要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用生活的眼光去看待数学。比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5个小数,并且说出在哪里找到的,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在这样的前置研究中,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走进了超市、书店、饭馆、网络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小数,去运用小数,实现了小数与生活的接轨。学生在数学生活中充满了乐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这样就能对小数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就会使理解更加广阔。
   (四)强化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启发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前置研究中,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进行这样的前置研究:首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回忆,其结论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得到的,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前置研究,学生就会利用现有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来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就会对前面的知识更加深化,也可以向外延伸,使知识做到潜移默化。
   总之,新课改的推动之下,老师要让学生占据主动,让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运用前置研究,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开发。学生会更加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向更宽更广延伸,从而更好地开发主动性。前置研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从而推动教学发展,实现学生主动性的开发,有效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颖,臧洪亮.小学数学“生本”课前置性小研究设计例谈[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7(S2):152.
   [2]陶月芬,蔡晓峰.因课而异 因人而异:例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6(25):152-154.
   [3]葛金娥,李彩香.数学“小老师”前置性学习总动员:省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特长生前置性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J]. 中小學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4):31-32.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