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显著增强,对教师的过度讲解带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高中课堂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外,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策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可以显著提升。在小组中让学生主动交流,善于倾听,有效探究,鼓励学生不断质疑,通过组间协作、组内竞争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增强,思维灵活性获得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物理;探究;课堂;构建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知识体系难度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高中物理的课时数量却没有增长。而且在考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创新性题目出现在了试卷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不能单纯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以增强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搜集信息处理问题,探究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對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学以致用,这样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很好地适应。
一、 高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必要性
(一) 教师层面
改变了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很多教师单纯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归咎于个人,只认为是自己讲解得不够好,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这就会使教师教学的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讲解一遍又一遍,但学生的学习依旧停止不前,这就会使教师产生较强的挫败心理。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仅仅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要想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学生能够有效参与进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将教师从单纯的枯燥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空间的同时,教师的讲解只需要着眼于核心问题层面,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讲解。这样学生有了前期思考的过程,课堂听讲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而且知识记忆的效果也能显著增强,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显著提升。
(二) 学生层面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很好地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强,而且还呈现出一些个性化的特征。统一的课程讲解模式,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过于枯燥,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进行大量的动手实践,这就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相互帮助,共同负责的学习共同体意识。当前,很多高中生自我意识过强,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而且与同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之间相互磨合。对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有效分配,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积极配合,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增强整个学习小组的凝聚力,从而可以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二、 学习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构建
在合作学习正式展开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为了便于操作,学习小组的组建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均衡性原则。是指多个小组之间的学生,在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活动组织能力等层面要基本均等,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小组都要有一定数量的优等生,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同时各个小组的成员要统筹协调,小组之间要能做到势均力敌,相互竞争。二是动态性原则。学习小组确定之后,不能让他们一成不变,在每个学期内要有适当的变动。有的小组的学生普遍在操作能力方面比较强,而有的小组则动手能力都比较弱。这样两个小组的成员就要相互交换一下,以带动更多的学生都能够有效观摩和学习。三是共进性原则。小组内部要做到团结一致、和谐共进,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不太和谐,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和调整,争取让每个小组内部都能形成一种和谐共进、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达到组内成员和谐共进性交流。
三、 整合学习目标有效分配学习任务
高效课堂推进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有效分配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参与,自主探究,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把目标分配为真实可执行的知识性目标、理解性目标、应用性目标及技能性目标,并通过一些可执行的任务单让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学习,以更好地认知规律,理解概念。结合一些需要了解的目标,让学生能够说出它们的原理,并进行适当的举例论证。如:你知道电功和电热的区别吗?并试着举例论证。结合电功和电热两个名词,让学生试着说一下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区分。再比如纯电阻电路中的电功和电热要如何计算,学生需要准确掌握。而对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热能转化,学生也要能够有效理解,并说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再比如电路图的设计,结合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等,都是这个部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演练及创新性应用。结合同一个问题,让学生试着设计不同的电路图,并思索其中异同,一个小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大家不仅更加方便交换观点,同时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可以更加全面。小组互动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带动,这样就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 实验操作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物理是一门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科。因此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实验的开发和利用。在小组合作推进的过程中,就可以恰当借助实验,以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热情。实验的学习需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总结等多个环节,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协作,从而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最优化。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谨记于心。 以欧姆定律这节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对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鼓励学生借助手边的材料和工具来设计实验思路,以确定R、I、U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两套实验方案,供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学生在教师给出的实验原理基础上有效创新并付诸实践。首先,要让学生能够结合电路图有效连接电子元件实物,接着小组成员有效分工,大家分两组分别记录和整理,最后由小组长把两个小组记录的结果统一汇总,大家共同交流实验结果,形成一致性结论。通过团队协作,每位同学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的前提下,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部分题目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有效拓展。如给出学生一个具体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试着画出它的原理图;还可以给出另一个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分析该步骤是否合理,需要做哪些改进;还可以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试着计算它的电阻值。诸如此类的学习任务都可以有效拓展,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还能敦促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五、 以有效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物理的有效性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主参与,有效探究,更需要教师以有效的教学评价来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的借助分数来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查缺补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坚持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比拼,更需要对学生组内合作的有效性进行相关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合作态度肯定,使学生之间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如某个小组在总结组内合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试验方法。教师不仅要表扬他们学习探究的态度,更需要对小组成员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态度给予肯定,并鼓励小组代表把他们学习探究的过程与大家分享。教师还要鼓励小组之间开展互评互学,让不同的学习小组相互评价。在组间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对于小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基础分与表扬分相结合的策略。对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成果分别评价,在基础分层面主要评价小组内部成员的积极参与情况、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比如,有的小組仅仅部分同学有效参与,而另一部分同学走神、说话、打闹,就要扣掉相应的基础分;而奖励分则是针对学生创新层面的有效奖励。有的小组,在质疑拓展环节提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就要进行有效奖励。结合不同的章节,教师可以拓展不同学习任务,让学生都能广泛参与。
教师不仅要量化分数,还要评出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小组,最佳创新小组等不同的奖项。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组成员的团队凝聚力。
此外,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否有效参与,教师不仅要用分数来有效学习制约,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单纯对其批评使其强硬融入小组,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创造力,而是要策略性调整小组分配策略,使学生都能实现积极进步。
六、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可以在组内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优势获得更好地发挥。教师需要全面评价这个小组的整体团队能力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对其进行相应的学习小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刘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4).
[2]刘玉燐.小组合作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
[3]杨军.对高效课堂下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文理导航,2018(5).
[4]曾长春.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2017(6):140.
作者简介:
刘志学,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