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但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海量信息资源无时无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冲击。为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道德法治建设成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开展。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其自主意识与道德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开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在此时加强道德法治教育,能帮助其养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对其以后学习、接触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说教性较强,因此很难激起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加入时事政治元素,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范围,增长学生见闻,引导学生积极了解社会,改善之前教学处境。
  一、 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要承担起建设社会的责任。因此教育部才多次改革课程标准,将素质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提到首位,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积累,也要注重其道德品质养成。帮助教师树立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任务目标。
  而初中学生处在过渡阶段,很容易受到青春期叛逆心理影响,而做出错误选择。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添加时政信息,可以用鲜活的例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会冷静思考、分析判断,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境,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 符合学生心理、学习需求
  相较于小学生,初中生已经有一些人生经验和文化积累,会渐渐产生自我意识,在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关注的同时,又对外界社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希望自己可以尽快融入其中。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些心理变化,通过引入时政材料,拓宽学生视角,帮助其结合理论知识观察了解外界世界。而且时政案例有助于帮助教师创建教学情境,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探究精神,通过小组交流或教师引导的方式找到知识点间联系,从而提升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 改善課堂教学气氛
  相较于其他科目,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内容方面更加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但这并不代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面临的一处教学困境为,教师在课上提出一些讨论话题,但并不能引起强烈的讨论氛围,学生会因为这些问题太涉及个人生活而不愿意分享。
  但通过加入时政材料能从两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善课堂教学气氛:第一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也会对一些时政信息有所耳闻,并产生个人见解,当其发现与教学材料有联系时,会不由自主进行联想,并因其不太涉及个人生活,因此愿意向教师表达个人看法。第二道德法治更关注学生实际生活,虽然担负着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使命,但涉及内容却并不多,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教材发挥其教学价值。通过加入时政材料有助于补充社会法制方面的内容,并且使学生看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多面性,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加入课堂讨论中。
  (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改倡导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改革方针。通过加入时政材料,首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其在探讨中锻炼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而且在课后一些学生也仍会沉浸在探讨气氛中从而不由自主找寻材料深入学习,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领悟力。第二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机械学习,强制灌输,学生更喜欢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思想的深刻度,并培养批判精神。这些能力又能反过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 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很多初中生都会出于心理发展特点,而加强对于外界社会新闻的关注,在课下也会自己搜寻一些新闻报道来增加见闻。但其由于认知力度不强,并没有将这些材料与道德法治课程联系起来,而教师在上课时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增加教学效率,所以目前国内道德法治教学现状并不让人满意。
  (一) 教师材料选取不合适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实际知识吸收程度以及成绩提升,因此在选取时政材料时,也更关注其对于教学进度的推进作用,所以不能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材料资源与课程内容契合度不高。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时政材料对于教学展开的重要意义,其上课时仍旧以课堂讲解为重,对于材料只是简单引用加以证明教材观点,因此不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与探究兴趣。第二选取材料过于陈旧,教师在备课方面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用一些已经“过时”的时政材料来进行教学分析,不容易引起学生代入感,其应用效果也自然不尽如人意。
  (二) 时政材料使用方式不够优化
  时政材料是很好的教学辅助资源,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灵活教学手段才能发挥材料最大使用价值,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教师却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
  第一是缺乏学生参与,部分教师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会加入丰富的教学内容,但这样也会形成一言堂的讲课局面,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乘机开小差。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明白只有将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二是运用方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对时政材料的应用仅限于观点论证。而且每节课课堂时长也比较有限,学生不能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对于材料的感觉也不太强烈。第三是材料应用时机不合理,有时因为材料选取不合适,或是课堂气氛不到位,也会导致学生反应慢、理解力差的情况,教师在此时放入时政材料并不会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反而会觉得一头雾水、不明其理不能很好发挥运用效果。   三、 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 转变教学意识,增强教学观念
  为提高时政材料的使用效率,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与应用程度。
  教师要加强对于时政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密切关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还要灵活教学思路,不要刻意强求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多举例应用在讲课中有意培养学生对于时政材料的关注程度。而且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多关注一些时政报道及其点评,保证一定的政治敏感度,这样在引入材料进行分析时,也更能抓住重点,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内容解读。然后要选取合适的时政材料,教师在选用材料时第一要保证材料内容必须乐观向上,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第二要结合学生学兴趣,选一些丰富有趣的政治材料;第三要贴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迅速发现期间的联系点。
  (二) 灵活应用手段,改善教学环境
  高效课堂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如果想通过时政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要巧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发表观点,提升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前环节,教师可以将时政材料作为课前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举例说一下网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并可将“双十一购物节”的网络交易额数据报道展示给学生。因为网购经历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的,通过这些材料信息,可以帮助其快速进入课堂,畅所欲言谈论网络带来的变化。而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教师除了可以用一些网络暴力的案例外,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白构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对于推进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在课中环节利用实料突破教学重点。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会涉及相关法律内容,而此部分内容并不是学生日常关注点,因此会增加教学难度。通过实证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并理解教学内涵。如在教授八年级《理解权利义务》的时候,学生对于公民权利义务概念较为模糊,教师可以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安乐死写入民法典人格权编”这一时政热点引入课堂学习,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资料,让其在课上以辩论的形式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紧密围绕“公民权利”的主题,提高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认知力度,并通过深入思考产生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升华课堂主题,提升教育意义。
  (三) 加强氛围营造,增加课外实践
  要通过时政材料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在课上运用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政治敏感度。
  如在每周最后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为学生总结一周热点新闻,并给学生5分钟讨论时间,谈一谈其发现的材料与课程间的联系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课程主题做一些时政学习笔记,并向学生推荐一些质量较高的时政点评新闻,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认知,加深思考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政治见解。另外,为鼓励班级时政学习意识的提升,教师可以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每月抽时间检查学生的时政学习笔记内容,或是让学生分小组制作小報,报纸内容以课程章节为主题,材料则是一些时政素材及学生个人见解思考。通过小报评比,选出较为优秀的学习小组给予奖励,鼓励其继续提高学习效率。
  四、 总结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社会意识提升有重要意义。将时政材料引入课程教学能有效扩充教材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思维,提高教学内涵。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有教师意识不强,运用手段单一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提高重视程度,并且结合课上、课下两方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小军.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70.
  [2]马鹏飞.初中道德与法治实用性目标的引导方案[J].教书育人,2019(26):65.
  [3]林晓芹.新媒体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26):194.
  作者简介:
  马新强,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