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如何玩转作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更多体现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以阅读教学沟通作文教学,在丰富的课内外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享受独特的写作感受。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语文活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从其作用上看,一般来说,有其近期作用和远期作用。近期作用指要求学生能够按要求迅速写好一篇文章,以获取更高的分数,从而考上更好的大学,这可能是更多学生认为的写作文的唯一目的;远期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更好地记录和传承祖国的文化并积极地发扬光大。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弄清楚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多数老师认为上作文课,语文老师最舒服,无非就是给学生题目,指导几句,然后监督学生完成。但学生写好后,语文教师批改忙上一两个星期是常有的事。一学期下来完成了规定的作文篇数,也让学生平时写随笔,但忙忙碌碌之后,学生一听到写作文还是喊头痛;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觉得每次这样的批改量着实累人,讲评课上许多学生只瞧了眼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长期下来,收效甚微。
  近两年的教学中,经过对新课程的相关培训及自己对新大纲的解读,我开始意识到,作文课再也不能那样上下去了。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作文教学中的得失,同时在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开动创新思维去带动学生写作文。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作文教学时的一些体会。
  一、 兴趣写作,张扬个性
  高一习作,顺应兴趣的同时再强化练习很重要。只有学生想写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得好。必修一第一板块中一篇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谈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问题。我便把这个作为新高一学生重新认识作文的开始。学完文章后,我要求每人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近期最想和他们交流的话。学生们都以为是一般习作,只我一个人看而已,便自由发挥写了很多真心话。而我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把他们写的信都一一送到了他们父母手中,家长们看了孩子真诚的话语也感触颇深,有很多都提笔写了回信悄悄放在孩子面前。一来一往,有的两代人之间加强了沟通和理解,有的打破了父母武断专权的局面,有的让倔强的孩子愿意听母亲再唠叨几句……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表示,写作原来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难以面谈的交流,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作确实在生活中有用。
  继而任教“月是故乡明”这个板块时,我让学生写作一篇关于乡土情结的文章,但习作文章千篇一律,多是无病呻吟,抒情空洞乏味。和几个学生交流写作感悟后我才知道,永恒的思乡主题对于这些不离父母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其实多么的遥远的感悟。他们从来没有离乡的经历,又何来对故土的眷恋情结呢。正如学生自己所说也许题为“我的电玩情结”“我的网络情结”他们会写得更好。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写作激情,从其阅读体验、生活体验出发,及时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丰富多彩的作文题目,使得学生更有写作兴趣。也可以放手多让学生自己拟题,选择好的题目,全班进行习作练习。
  二、 重视阅读,润泽文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是写作的前提。要想学生作文中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发,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写作注入源头活水。教学中我尽可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地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每天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学完《金岳霖先生》后,学生都很喜欢有意思的金先生,我便让学生去写自己印象深刻人,学写记人记事散文;读完《归去来兮辞》后,我布置学生去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并谈谈“我心中的陶渊明”;品完《离骚》后,学生有感而发,以丰富的想象,悲愤激昂的笔调在随笔中写下《屈原,假如你活在今天》。学生们在大师们的美文中逐渐感受到了平凡与伟大、高尚与渺小,也在自己的习作中畅然与古今学者文人们热情对话。
  当然,仅靠语文课上的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新高一的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经典篇目的阅读,仍然是常抓不懈的抓手,是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养成学生写作素养的必由之路。
  三、 玩中学写,悟中学作
  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既要多读,又要多练,这对课务繁忙的高中生来说确实很难,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语文活动,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写作。
  (一) 课前5分钟,作文更轻松
  高一到高三的学生课前演讲可以序列化。语文教师可以安排一学期的演讲内容,高一从简单的话题开始,逐渐到高二、高三增加难度。比如高一,要求围绕“我的……”为题,首先进行一轮演讲。全班布置写作内容,收上来教师进行指导和修改,一周三次语文课刚开始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学生评委打分,作为平时成绩之一。后期学生可以不断修改自己的演讲稿,教师进行辅导。一轮结束后,可以进行“朗读者”美文感悟,到高二下学期就可以进行时事评论。如此坚持,演讲和写作结合,演讲稿是学生积极锤炼的作品,那么每个学生不仅有演讲的机会,而且见识也广了,素材积累也多了,思维也深刻了。
  (二) 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我在教学《雷雨》时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自导自演,将节选文段排演成话剧。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兴致勃勃。条件允许的可以两个班互相观摩点评,在比较中进步。通过表演,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体悟人物内心世界。还有的学生自己将原有剧本适当改编,加入新的台词与剧情,但又不违背于原著,使得表演更得心应手。《鸿门宴》《廉蔺列传》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自改自编成剧本。
  (三) 网络研习,拓宽素材
  必修一“向青春举杯”单元,培养学生对现当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我利用学校机房,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对诗歌内容和作家有基本认识后再进行课堂教学。课前要求学生在舒婷的《致橡树》和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挑一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作摘录,并提出问题。课后在学生的问题中汇总有效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个人总结教学感受:首先就学生所提问题,设置教学流程,教有所依;其次,学生个人进行信息搜集后,小组内可以取长补短,互助解决部分问题。最后,集体探究建立在学生已经做过深入搜集信息之上,可交流的信息更多,探究得也更深入。课后推荐朦胧诗相关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上网研读,最后完成习作。
  四、 时文阅读,议出好文
  高考教材关于议论文写作指导的文章不多,供学生模仿的实例偏少,特别是贴近现实生活的评论几乎难以见到,而当代时文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性,表现出联系不同领域、不同人事的大气,提出与时俱进的措施,这对学生是一种直观可感的教学,可促使他们更深刻地写作。
  教师可以选取有影响力的报刊上的评论文章,如《杂文选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选取权威网站上热点事件给学生提供阅读时文的窗口。引导学生读一事多议的时文,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中求思辨,提升思想深度,领悟批判阅读和批判反思的价值,多元化看待问题,写作时也会注意评价的正确、科学和公正。
  以上便是我在實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点粗浅经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经验还有待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也期待能与更多同仁们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吉惠.作文教学重在激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2).
  [2]陈荔平.观千剑而后识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2.
  作者简介:周立娅,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4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