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合唱是一种有声的、集体的、有情感的歌唱艺术形式,通过合唱的训练与教学能够培养和塑造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音乐审美情怀和能力。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为切入点,从合唱队的组建、合唱曲目选择以及合唱训练等方面来探究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旨在培养和挖掘学生的音乐感觉和优雅的艺术情感,真正让合唱之声进入孩子的心田。
   一、学生合唱队伍的组建与曲目选择
   (一)选拔对象与选拔方式
   在小学合唱队伍的建设中,选拔对象与选拔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时期,以好奇、好动为主,对音乐的理解和乐曲难度的把握不够深入,应多以模仿和学习为主。而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随着他们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探索创造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自信、大胆、有表情地融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去,并具有了一定的集體意识和艺术想象力。因此,从中高年级的学生当中选拔合唱队员较为合适。
   在选拔方式上,主要从学生的音准、音色、音域和节奏感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其中,音准是指在歌唱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是合唱的“灵魂”和“生命”,在选拔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单音或音组模唱的方式来筛选。
   (二)曲目选择
   音乐是情感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言,音乐能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合唱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在准备参加合唱之前指导教师需要先对合唱活动的主题进行思考与挖掘。一般来说参加合唱活动的主题包括有“美育”节合唱比赛活动、庆“六一”儿童节合唱比赛活动、班歌、校歌合唱比赛活动等,然后再围绕合唱主题进行曲目的构思,并一定要选择让学生能驾驭、能理解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合唱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振奋民族精神,有必要通过合唱活动的开展来达到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需要。
   二、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训练
   (一)提高合唱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小学生的合唱学习来说,音乐知识也好,演唱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养也好,均离不开合唱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本源。兴趣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功能。如果针对学习合唱来说,那么,兴趣就是他们打开合唱音乐圣殿的金钥匙。
  (二)遵循训练规律,提高合唱技巧指导
   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其声带比较娇弱,一般属于童声前期和童声的成熟期。因此,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必须运用头声,二是必须将追求音质美放在首位,三是尽量采用直声唱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发声的基础,“轻声”的合唱训练能有效地克服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其二,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呼吸在发声和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比较科学的,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其产生的力量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性、有流动感。其三,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在童声合唱的训练过程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前提,是要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声部内各成员在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和谐、均衡。
   (三)加强律动,培养乐感
   音乐感知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感觉是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律动作为音乐感知的外在反映,在合唱教学中具有直观性的特征,促进了音乐与动作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加深对作品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作品情感的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合唱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学生合唱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指导学生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师的职责。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合唱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众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内涵。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