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小学语文课程为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传承中华文化,还是在弘扬国学精髓方面,语文课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写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兼顾个性化的原则,逐步克服以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过于单一且相似的缺点。基于此,下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的培养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并为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做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
不难发现,写作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还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个性化表达均有所不足,所以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难题。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基于个性化的策略对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借助文字表达出自身的感情与想象力。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创设个性化的培养策略,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作的乐趣,并写出带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一、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小学生会在三年级时接触写作,并开始学习与写作相关的内容。但是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远不如其他阶段的学生或成人,所以无法利用完整且正确的语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所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大难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另外,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过于空洞的问题,这是因為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作文写作中,甚至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写作,完全没有个性和真情实感。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写作素材,还因为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所以学生无法基于真实情感进行写作[1]。另外,小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生活经历,所以只能通过模仿或者改动的方式进行作文写作,此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含义和内容大致相似。总之,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写作,抑制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源头,必须引起重视,并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完善改进。
二、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
(一)认真观察,积累素材
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抄袭或凑字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较为单调,所以无法在写作中加入有趣的事物。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时,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将其积累为写作素材,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持续的观察与记录,还要引导学生用心的体验并感悟生活,积累个性化的素材。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以“我心中的美景”为题目进行写作,每个学生都会按照自己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可以是春天的美景,也可以是清扫街边落叶的清洁工人。总而言之,小学生可就心中的所思所想进行发挥,描绘出自己喜欢的风景。但是这些都需要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观察并积累,所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并感悟生活,通过积累个性化的素材来丰富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融入真情实感,善于讨论并总结
小学生的情感相当丰富,只是无法在写作过程中有效的应用,并融合自身的情感与所思所想,这时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恰当的方法与手段触动小学生的心弦,使小学生在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2]。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六”时,教师即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教材中的三则故事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就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完成小组讨论后,即可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看法,或表达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因为父母是小学生生活中最为亲近、最为了解之人,所以小学生可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并融入真实的生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带回去读给父母听,交换意见,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有效方法。当然,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时还可利用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生是否具有个性化作文写作的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与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后续的学习成长之间都有所关联。拥有个性化的作文写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写作中的误区,丰富作文情感,避免作文风格与类型大同小异的问题,所以说如何就小学生作文写作的个性化进行培养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需要教师提高对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的重视,还要利用恰当的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个性化的内容,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个性化水平在学习与成长中有所积累。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克服传统作文写作弊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爱华.小学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9(11):68.
[2]魏丽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艺术科技,2019(8):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