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新创业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佟艳群 韩奎国 陈明阳 丛嘉伟

  摘要:通过对创新创业的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依托学校的政策,建立多个环节的教学培养体系,探索以专利等创新成果为导航,集创新需求发现、协同创新、创意评价、创意IP化和价阿值实现全链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众创空间,实现高校创新教育实施,适应新工科专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创新;新工科;众创空间;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118-02
   在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我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出现大量新兴产业的新时机,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从高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到应用,新工科建设已经深入人心。新工科提倡重实践、跨学科,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是以兴趣爱好为初衷,他们更多是模仿现有产品享受动手制作的乐趣,他们进行创新创业的思路和方向基本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创新理念以及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致使创新创业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机性,他们解决创新创业中的技术难题往往是依靠自己有限的知识,用惯有的思维模式进行不断的试错,以求得一条通往问题答案的路径。因此创新创业存在着方向迷茫、思维封闭保守、创新创业成本和资源大量浪费、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教育部大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指出高校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是: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一、众创空间创新方法的应用
  众创空间是一种平台,是万众创新理念下的一种支持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国家和政府围绕促进众创空间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众创空间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涌现出一批市场化的新型孵化机构;二是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投身创业;三是创业活动从内部组织到开放集聚,创新创业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互帮互助;四是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创新创业的出发点。
  众创空间特别适合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随着《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一批新型创客平台不断涌现,对高校学生而言,众创空间发展的初期面临着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场地、服务等创业创新成本较高等问题,创客空间不等同于孵化器,其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稳定的创客群,以松散团队的不定期活动为关联点,团队成员缺乏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创新成果的产出上无硬性指标的要求,这就使得创客群体对创新效率没有考量,大多缺乏从组织者层面对创客群体创新方法的系统培训和支持。据调查,绝大多数高校创客表现为对创新方法等技术支持的需求,而不是太多的创业知识的传播,因为更关注的是技術成功,而创业成功则是其他专业团队的工作,因此加强创新方法与高校创客热情的结合,是提升创新的效率的重要方式,也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
  二、专利导航贯穿创客全生命周期活动
  众创空间是信奉创造的创客群体的集合,国内创客空间属于初创阶段,创意来源也主要来自国外的开源网站,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显著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这种发展模式和方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并不相符。
  专利导航是近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引导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工具,专利导航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产业专利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专利所承载的技术、法律、市场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全面、准确地揭示相关产业领域市场竞争、产业竞争、技术竞争等方面的竞争格局和动态,为创新创业行为提供科学决策的支持。基于专利信息可以全面了解产业技术发展的态势、最新的技术实现手段、未来市场热点等,将专利导航应用于众创空间中,可以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的公共性,将收集整理来的信息碎片转化为用于决策指引的情报,形成专利信息对发明创造活动的导航作用。
  基于专利保护的创新过程和价值实现,利用众创空间的协同创新理念,将专利导航贯穿创客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模式,实现保护高校创新发展。
  三、高校创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力提升的创新方法难题,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要求,明显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聘请的学业导师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熟悉专业的社会需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工程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参与学业导师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素养的捷径,通过搜集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创新意识的培育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引入最新前沿知识,通过已有知识掌握,获得新知识,寻求新发现。课后完成创新设计,积极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毕业设计环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多学科渗透交叉创新,通过选题、开题、文献综述、实验方案及过程、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环节,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有效保护创意和创新方案,应采取知识产权方式进行保护,可采用的知识产权可以是专利、著作权或其他开源协议的方式,创新方案集成者应根据创新过程和参与度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关注创新技术的专利化和后期的权益收益的分配,即对具有价值的创新方案进行可专利性分析,明确专利的权属和收益分配的构成,并通过平台参与的专利代理机构实现对创新成果的最大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价值实现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最终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贯穿创新需求发现、协同创新、创意评价、创意IP化和价值实现的全生命周期,完整实现从创新需求的发掘到创新的收益分配的全创新链的管理,从而极大提升学生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探索建立工程專业论文专利创新导航平台,剔除阻碍学生创新和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以前瞻技术为引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成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专业创新创业的教育实施。
  参考文献:
  [1]苗长发.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学习辅导[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5):51-54.
  Educ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Innovation Based on Mass Creation Sp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ONG Yan-qun,HAN Kui-guo,CHEN Ming-yang,CONG Jia-wei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1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policie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relying on the policies of the University,a teaching and train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links is established.We have explored a mass innovation space that integrates innovation demand discover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reative evaluation,creative IP and value to realize the whole chain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ll ca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new engineering specialty.
  Key words:University Innovation;New engineering;Mass Creation Space;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