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中心突破法的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中心突破法,有助于抓住课文重点,理解课文,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从认真审题;抓住中心段;注重总结,紧扣中心,复述课文,这三点来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突破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和学生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总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使用得是否恰当,是否有新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到工作的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中心突破法,紧扣中心,有助于抓住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中心突破法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审题,抓住中心。
  题的本意是“额”,是头上最重要的部。有人把题目称作文章的“窗口”、“眼睛”。通过审题,大多可以窥到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文章的题目一目了然地提示文章的中心,是典型的中心式命题。这类题目大多用语确切,文题相符,简洁精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描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赞美小兴安岭景色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在板书课题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审题的:“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呀?”学生回答:“写小兴安岭!”“请再仔细看课题,是什么样的小兴安岭?”学生顺口而答:“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就在“美丽”这个词下打上个重点符号。引导学生审题后,可再次抓住中心词语“美丽”引入课文:“小兴安岭景色最美的是什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小兴安岭的美?”这样的审题引入既简洁又精炼,紧扣中心,目的性强,是学生直接地理解了课文所要体现的中心,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类型的课文的命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格式表示:什么样的什么。“的”字前面部分的词语,就是课文所要体现的中心,“的”字后面部分的词语就是课文所要写的内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倔强的小红军》等。
  又如《全神贯注》一课的中心就是体现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作者通过对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发生的一件事的描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进而说明这种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处处蕴含着“全神贯注”这个意思,在叙事抓住最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描写。课文就以最能体现罗丹精神——“全神贯注”一词来命题,这种用文章主题词句命名,题目能够反映出文章的精神主旨,而精神主旨又往往是通过具体事情的记叙来表现的。为此,审题时可以紧扣主题词:“什么是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做什么事全神贯注?”这样学生易于抓住这些,有目的性的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抓住中心段,细读课文
  有些课文在开头和结尾用简单的句子点明中心,采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的方式,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这种类型的课文可以直接抓住中心段进行教学。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章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的优美和物产的丰富,着重写了物产的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课文前面提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后面进一步写了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在教学时,请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之后,提问: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有哪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呢?在学生找出来之后,请学生把两个自然段对比读。这两个自然段都用“美丽”、“富饶”,点明这篇课文是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概括点明课文的写作目的:西沙群岛美丽、富饶。我们把这样的段落称作“中心段”。现在我们就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富饶”学习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抓住中心段之后,其他段落紧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通过分别写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体现它的美丽富饶。
  这样的教学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脉络清楚。学生易于抓住重点,理解中心。
  三、注重总结,紧扣中心,复述课文。
  一堂课的教学,总结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根据板书,抓住中心,运用中心词简单明了的复述,学生易于掌握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目的。
  (简述)根据板书复述:小兴安岭是一座辽阔无垠的森林,它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所以我們说它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详述)小兴安岭树木非常多:“有数不清的红松……”它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小兴安岭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小兴安岭花木繁茂,“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秋天,小兴安岭果实累累,“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冬天,小兴安岭景色壮丽,“雪花在空中飞舞……”。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善于归纳总结,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易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