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步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音乐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依体系”、“铃木音乐”以及“蒙氏的音感教学”等等多种外国音乐教学的名词被国人所熟知时,有的小学音乐教育还在实行着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预定好一个标准来要求、评价小学生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同样的技能,完成“成品”的灌输,导致小学生无法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主动性。鉴于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尝试,通过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的感受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理解、体现,更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能力
  小学生天生就是喜欢音乐的,如果我们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音乐环境,让孩子自由的倾听,自由的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音乐就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或者的艺术情操。以此为契机,我们在小学开展了以“倾听音乐、自由展示”为主导思想的“感受式音乐教育教学法”。倡导“学生感受,教师引导”。
  教学实验的内容包括韵律活动、音乐欣赏、节奏乐、形体、戏剧表演以及乐理知识等。
  一、欣赏世界各地的着名歌(乐)曲,感受音乐魅力
  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好的音乐能刺激右脑,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变的更聪明。世界名曲当然就是好音乐,以往我们认为幼儿的年龄太小不能很好的理解欣赏大型的声乐(器)乐作品,所以在音乐欣赏的选材上多会选择结构简单、儿童化的声乐作品,其实对音乐的鉴赏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幼儿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满足就足够了。于是我们将幼儿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故事、能够理解的形象编入世界名曲中,用最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欣赏,然后让幼儿加上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假象一个情景,扮演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最后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自由、开心的为自己安排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通过表现各种节奏,体验创作乐趣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的节奏是旋律的骨骼,节奏要素比旋律更重要、更基本。所以,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形象、表达情感。人类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一件特殊的乐器,学生对拍击身体不同部位所发出的各种声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配合欢快、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活动。例如:在进行节奏乐《邮递马车》这一课程时,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通过拍手、拍腿、拍脸、拍肩等简单的动作,自由、欢快的表现出他们所听到的音乐,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就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来。
  三、运用肢体表达各种情绪,激发舞蹈兴趣
  教师为学生提供旋律轻快、节奏明晰可以自由表演的音乐素材,再用他們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孩子们爱听故事,还喜欢表演,我们将音乐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用音乐渲染故事气氛,用故事形象进行动作创编,使表演更为生动、形象、有趣。例如:《小鸟店》,在进行这一内容前,教师讲述了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有趣的故事一下就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表演欲望。小鸟和小猫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形象,欣赏音乐后,幼儿发挥自己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编出了许多有趣、新奇的舞蹈动作,每个人都自成一派,各有不同,他们充分感受到了音乐、舞蹈的乐趣。
  四、游戏化的乐理及视唱教学,丰富学生音乐知识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做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重要活动形式。我们设计“五线谱”大楼,“高音谱号”妈妈,“低音谱号”爸爸,“音符”娃娃等角色,把这些角色编入有趣的故事《音符娃娃的家》中,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
  五、利用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更好的表现音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学习。对学生进行感受式音乐教育除了专门的音乐活动以外,还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学生生活中随处可听见的声音与感受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如:豆子、树叶、沙子分别放入小罐内,让幼儿盖上盖子摇一摇,感受、听辨几种不同的音响效果。学生可以从听辨两种较容易分辨的开始练习,逐步增加难度,逐渐到会分辨多种不同的声音。
  六、“感受式”音乐教育教学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实验班的学生对音乐更加敏感。在提高音乐素质的同时陶冶了情感,幼儿性格也有很大的变化,个个开朗活泼,充分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在活动中参与意识强,在集体中主人翁意识强,个个能言善辩,思维灵活,与人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在外出表演中从不怯场。有部分幼儿初入园时性格孤僻,不参加集体活动,更不可能登台表演,但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已逐渐能大方独立地表现自己。幼儿的音乐敏锐度迅速提升,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幼儿在初步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这一愉快的过程中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集体、热爱家庭、爱老师、爱同伴的良好情感。在再现音乐的同时使幼儿身体得到锻练与发展。在此过程中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兴趣、表演欲望、坚定的意志、活泼开朗的个性性格、主人翁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及上进心与求知欲、同情心都进一步得到发展。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音乐是聚集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能让幼儿获取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生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感受式”学生音乐教育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操作中尝试,在感受中体验,在即兴中创作,在音乐中找到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