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立群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但目前的高职英语课堂却在片面强调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的导入。本文从三个角度深度剖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并在三个导入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有建设性的中国文化导入高职英语课堂的策略,旨在推进高职公共英语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中国文化;双向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一直片面地集中在西方文化方面,而忽视了母语(中国)文化导入。作为交际主体的我们,虽然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交流西方文化,但却很难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思想、讲述中国故事。对此,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中国文化失语症”。
  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
  1.对跨文化交际缺乏正确的认识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高职英语教学着重介绍了西方的文化习俗、思维习惯等,以便学生能够找到与外国人交流的切入点,从而做到得体的交流。然而这种教学思路是片面的,外国人其实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一味地谈西方文化会令他们感到乏味。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是双向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还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自豪感。
  2.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文化知识
  有学者云:“文化元素是包含在文本中的语言内涵,只要教材的内容优质或者教师对文本选择适当,学生经过日复一日的阅读、沉淀,久而久之就能滋养出渗透在骨髓里面的文化意识。”可见,教材对学习的重要性。而纵观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使用的各类英语教材,其内容无论是突出趣味性、活动性的,还是强调实用性的,都以西方人物或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为主。
  正如束定芳教授曾所言,“我们的外语教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理论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虽然大多数外语专业院系都开设了所学语言国家的概况,但这类课程大多与语言课脱节,缺少针对性。”高职英语教材已在导入文化知识的路上迈进,但还需优化改进,合理添加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如此才有利于激活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3.英语教师自身知识文化匮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担当了英语文化、语法、单词的传播者,按照教材或教案进行授课,但并没有被要求或从主观上在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另外,部分高职英语教师与中国文化接触不多,学习文化的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及时更新或补充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这就造成高职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知识匮乏,从而导致高职英语课堂缺乏中国本土文化的导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容易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
  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高职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导入应遵循平等性原则。Franz Boaz指出,不同文化下的语言特征不应该被当作划分文化优劣的尺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平等看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以平等的文化意识进行文化交流。
  2.适度性原则
  文化导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而逐步形成的,其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底蕴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全面了解的。高职英语课堂的主要环节在分析课文、学习单词等方面,课堂上渗透文化的时间有限。因此,文化导入不是简单地在每节课抽十多分钟灌输几点知识就可以了,而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策划系统的文化课程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有步骤、有层次地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实现英语语言学习与中国文化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
  3.实用性原则
  高职英语教学还应秉承实用性原则。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人文历史、价值观、风俗习惯、人生观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涉猎太广,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并符合学生日常交际需要的内容。
  中国文化导入高职英语课堂的策略
  1.修改教学大纲,优化课程设置
  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内容设置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通常含有A、B两篇文章及语法、写作、音标对话等内容,文化方面的内容不多,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高校要积极与国内重量级出版社合作,组织英语语言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专家,编写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材,同时,还要注重中西方文化并举,选择有文化内涵的文章,融入各国的传统风俗、价值取向,尤其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
  2.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要想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实现中国文化导入,就要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据统计,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都把自己的母语文化放在第一位,强大的母语文化归属意识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语言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和当代经济文化成就,做到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其次,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学习,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广泛收集教学资料,不断研究、创新中国文化导入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师用英语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及节日习俗,再辅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3.采用媒体辅助法
  现在有许多先进有趣的多媒体软件,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英语教师可合理利用这些学习软件组建班级群,定期为学生推送中国文化的学习内容或阅读资料,如中西文化对比、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等。学生学习这些资料会比较轻松,有利于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4.开设专题讲座、第二课堂或选修课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开设一些双语专题讲座,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以提升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开拓他们的视野。学校还可鼓励英语教师开设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对有限的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例如,近几年,有些高职院校的选修课出现了英文版的《中国文化概况》《弟子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师生都感到收获颇丰,满意度很高。再如,将西方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英语文化节上同台竞演,定会为师生奉献一场文化盛宴。
  5.完善英语考试结构,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
  随堂测试、期末考试是目前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通过测试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测试中的考查内容是要求学生着重学习和记忆的内容。然而,高职英语的考查重点往往集中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若教师对学生仅是片面强调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将上述五种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和终点,就会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必然会将学习重心放在记忆知识上,而忽略了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完善、改革当前的英语考试制度,在各类测试、考试中逐步增加大学英语文化知识的考核比重,尤其是对中国文化英语能力的考核。例如,2012年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中就有关于端午节的题目,同年,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口语测试中有关于中国功夫、饮食、戏曲等中国文化的话题,这些试题警醒了考生,也提醒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兼顾本民族文化的导入。
  总之,高职英语教师应当意识到“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遵循正确的文化导入原则,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在日常英语教学系统导入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董艳萍、孙红卫:《双向文化导入,将中国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1期,第74-76页。
  [2]雷志敏:《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国文化导入困境与策略研究》,《长沙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148-151页。
  [3]马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与中国文化传播》,《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75-78页。
  [4]李桂岑:《大学英語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及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18期,第57-59页。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7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