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到底凭借什么与诗歌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丛智芳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一)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的田园诗,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宋朝一处安静的风景。他写了数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表达平静的生活和安宁的内心。如果说,范成大的“杂兴”因生活而起,读范成大的田园诗,儿童的“兴”将从何而起呢?吴琼老师与六年级孩子一起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二首(如上),给了一个进入古诗的问题:从两首诗中,你看到怎样的田园生活?
这样的阅读无疑是通过文字对生活的还原,诗人的诗从生活中来,儿童读诗就要到生活中去。跟着看似简单至极的两首古诗,孩子们是怎样走进那久远的生活呢?
◆那双双飞进诗歌的蝴蝶
蝴蝶与田园诗,有天然的缘分。杨万里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杜甫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吴琼老师选择范成大的两首诗,都有蝴蝶的翩翩飞舞,“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果然小孩子没有忽略蝴蝶,蝴蝶成了他们走进诗歌的向导。我进行课堂观察时,用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很多。可是当看到吴琼老师整理的课堂实录时发现,孩子们对蝴蝶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我的记录。追寻着蝴蝶,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1:通过“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写出了白日里没有人从这里经过,显得乡村特别幽静,只有蜻蜓和蛱蝶在空中飞舞、戏弄,两句诗对比更显出了夏日的幽静、美好。
生2:从“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中“无人过和惟有”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生机勃勃,因为“无人过”说明白天没有人经过篱笆,篱笆的影子落下,“无人过”正衬托了“惟有”“蛱蝶飞”,体现了乡村风光的生机勃勃。
生3:刘凯玮同学,这是你的想法,认为作者写“无人过”和“惟有”形成呼应,我认为是为了衬托当时乡村的幽静与安静,而不是生机勃勃。
生2:武子淳同学,我并不是说它不是幽静的,因“无人过”只衬托了“惟有”,而没有人,在这里只是写出的也是幽静。
生4:刘凯玮同学,我认为“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里“无人过、蛱蝶飞”是一种意境,作者在这里是一种享受,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生5:“蝴蝶双双,日长无客”,可以看出一双双蝴蝶慢慢地飞入菜花,与菜花融为一体,白天很长,并没有人来到乡下,可以感到乡村生活的悠闲,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生6:我同意你的意见,作者在“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中用“双双与无客”形成对比,可以看出村庄的幽静。
生7:我同意以上同學的说法,在第二首诗的第一句当中的“蝴蝶双双入菜花”中“蝴蝶双双”不仅仅体现了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我认为“双双”这一数词不仅突出了蝴蝶数量得多,更突出了蝴蝶两两一对,在一起美好的生活,这也是范成大看到这一切写这首诗时的美好憧憬。
生8:我也同意刘淼同学的意见,从“双双”这一词可以感受到蝴蝶的数量,更展现出了乡村和谐的画面。
生9:听了刘淼同学的发言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因为“蝴蝶双双”入菜花是为了采蜜,就好像农民一样,他们在田里勤劳地劳作,也可以看出农民的勤劳能干。
生10:我认为“蝴蝶双双入菜花”中蝴蝶并不是为了采蜜,而是为了传播花粉,让菜花以后结出果实而去传播花粉,而不是像你说的去酿蜜。
诗讲述的故事,相隔千年,蝴蝶却是通往古今的媒介。本是极寻常的“蝴蝶”,一下子把诗中的生活拉到小孩的眼前,得以近近地近近地欣赏。他们透过蝴蝶,看到乡村的安静,悠闲,和谐,幽静;看到田园生活的美好,幸福,意境;看到诗人的与世无争和安闲平和;联想到农民的劳作,能干。对蝴蝶的追寻,让他们读出了景,读出了人,读出了情。
之前备课的时候,吴琼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些难题。比如,麦花是荞麦花吗?如果不是,是小麦花?那怎么是雪白的呢?江南的景物还是北方的景物?梅子显然是江南的,杏子却带有北方的特点;比如,他们能从诗中的景物走向人吗?如果走向人,人是在哪里呢?田里还是屋里?北方消夏的时候,南方还是忙碌的吧?她一再查阅资料,阅读更多范成大的资料和诗歌,试图弄清楚这些问题。岂不知,小孩子却任由熟悉的蝴蝶领着,走进诗句,决然不去追究大人的问题。对于那些明显的树木啊农作物啊,他们本来也认识不多,这时就显得更加洒脱,欣赏它们的美就好了。这是成人跟儿童最大的隔膜,也是教师倾听学生时最大的惊愕和享受。所以吴琼老师听完孩子们的分享,觉得老师没有什么说的了,她完全来到了孩子们学习的世界,被那么多新鲜的见解感动了。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两句诗,对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生1:我还从“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的“金黄、雪白、肥和稀”可以看出人们的勤劳美和景色美。
生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从金黄、雪白可以看出植物生长得茂盛,也可以看出色彩美。
生3:第二首诗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从这两句话我可以感受到夏日里果实非常丰富,有“梅子、杏子、麦花和菜花”。
生4:我从这两句诗中的“金黄、雪白”可以看出夏日是非常多彩的。
生5:请大家再跟我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作者写道:梅子的金黄、肥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稀少的菜花,作者选这四样事物,有四种不同的特点,是为了突出乡村那种美丽,生机勃勃的画卷。
生6:我还有新的发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作者把梅树成熟的果实用金黄来形容,梅子成熟可以吃,我感受到了作者下笔犹有神的笔调,从“肥和稀”我也感受到了杏子和菜花给乡村生活带来的美好。
生7:通过品读前两句诗,我更体会到了那里的休闲与惬意,因为我们这里放眼望去,看不到那么多的梅子、杏子、麦花和菜花,也看不到那一片片金黄、一片片雪白,看不到那么多的色彩,那里的人生活在小村子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不舒适和惬意呢?
生8:从金黄、雪白、肥、稀还感受到了魅力。
生9:从这里,我还感受到了乡村的富饶。
生10:金黄、雪白、肥、稀是四个形容词,是动静结合的静的写法,过和飞是两个动词,是以动制静的手法。
生11:我认为“麦花雪白、梅子金黄、杏子肥”更突出了人民的劳动美,是人民的劳动换来的这些。
全班交流,至少有11次对话是围绕“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两句诗的。每个孩子看到的都不大一样。这是两首诗中唯一的对仗句,它的节奏和对比,词语之间的呼应,诗句之间的呼应,很快就抓住了小孩子的眼睛。他们从14个字中,看到了几乎全部的美,关于诗歌的表达,关于乡村的富饶,关于田园风光的美丽,关于丰收在望背后农民的劳动,以及说也说不出来的感受,比如那个孩子说的“魅力”。诗歌的美就这样呈现出来,与其说看到了生活,不如说他们看到了诗歌本身。
这是自然形成的“交响乐”般的课堂,和而不同的课堂。每个孩子心中的样子,就是诗歌的样子,就是生活的样子。
我读两首诗,觉得离生活最近的是鸡和狗。鸡和狗总是温暖的存在,人间的温暖,人情的温暖。不管怎样静寂的村子,有了鸡,有了狗,就动起来了。“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你能想到所有的热闹,收茶叶的行商进院了,鸡闹起来了,狗叫起来了,小孩子打开门跑出来了,随后大人也出来了,可能趿着鞋,可能揉着眼,总之一屋子的热闹出来了,然后你还听到,关于茶的品级、价码、成色的议论,以及手和手交换的青钱,脸和脸交换的欢喜。可是城里的小孩子,因为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轻易放走了诗中具体的热闹。
成人与儿童隔着各自的生活,借由诗歌来对话。也许在这个节点上,是老师要从学生感觉的“热闹”出发,和学生深入对话,让他们因此看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