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谈银菊

  摘 要:综合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三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即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通过研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旨在通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文情怀等,让学生树立文化传承的正确理念,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学生成长中切实发挥深远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
  一、 引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综合素养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则需要与实践活动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累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情怀,提升审美鉴赏及创造力,建立文化传承的价值理念。目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教师不能运用多元方式提升课堂体验;创新型课堂较少,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很难提升综合能力;较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而是记忆型课堂为主导。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了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二、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思维导图是根据全脑思维提出的,结合网状、树状结构的表现方式,能促进学生联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触发大脑潜能。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导图在阅读素养、写作能力、归纳记忆、发散思维等很多方面都有优势。所以,教师可以借鉴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很多初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手,也没有列写作提纲的习惯,写作就成了一道头疼的难题,没有趣味性。而更多学生写作文很随意,逻辑不清。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写作,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个问题。思维导图绘制时,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联想和思维之趣味。先确定写作中心词,由中心词发散思维,引出几个关键词,在分支上写出每个分支的主要内容,依次建立二级、三级的分支,画出写作思维导图,就能建立写作框架结构。如果引导学生用彩色的笔绘制,在班级展示,则更能活跃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释放天性,爱上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思考提出疑问,分析问题。目前的阅读教学很多都是为了做阅读题而进行的。有标准答案的阅读,框定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感悟,也让学生渐渐失去了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引入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首先,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通过思维导图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的时候也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记笔记,阅读素养必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在学生绘制完后,老师可以进行点评或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指导,如此学生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向着“综合素质评价”等多元化方式行进,很多考核不只是笔试,还要面试。虽然初高中教育中面试较少,但是在大学考研、就业、留学等很多方面,面试是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有着长远的意义。当前的中学生多注重考试成绩,在语言表达和沟通方面的教学尚需要加强。思维是表达的支撑。所以,要培养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就一个社会话题,或者课后讨论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述他们所思所想,再根据导图回答问题。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更有深度地思考,同时表述逻辑更清晰。该项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提现。
  除了以上几方面,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预习、复习、归纳总结等方面也很有效果。
  三、 通过研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较高的层次是学生对文化的思考与传承。仅仅依靠课本的学习,理解是很有限的。研学是在自然、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学生在研学中,可以走近自然、走近历史古迹,通过参观体验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直接感悟现实中的“景”和“情”,同时也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写作积极性、提升审美、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一)在研学中提升语言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是最基本的。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多是在听老师讲授课程,探讨交流比较少。而通过研学活动接近大自然,学生会在团队活动中去交流自己所观所想,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笔记大自然”活动中,学生可以感悟壮丽的山岭风光,用学过的古诗词去表达自然之美,也可以各抒己见、现场创作,感悟语言的魅力。在周边地区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提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熟悉当地的人文风情,升华对家乡的情感,而在此活动中,学生也提升了审美能力,累积了生动的写作素材,有益于语言素养的提升。
  (二)在研学中体悟和传承文化
  语文教育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基石的。通过文化历史类、民俗类的研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感触民风民俗,提升历史认同感。例如,在“走进民俗村”的研学之旅中,学生可以体悟和欣赏久远的生活图景,从一景一物中触及文化之悠久,理解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在“走进历史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文物感受古之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文化视野和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很有启迪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有益于价值观的树立。
  (三)合理规划研学课程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由于政策的推动,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开始开展研学课程。但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机构合作问题、研学资源不足、安全问题等,依然是目前研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管理和安全方面的保障、资源的拓展之外,学校还应该在研学课程设计、研学效果评价方面多优化。让研学的内容、形式及各个环节跟学生年纪、课程及培养目标相匹配。比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以县情、市情为主来设计和构建课程。学校和研学基地要形成合作关系,以确保研学课长久有效施行。老师要根据不同类别如自然景观、科研基地、文化古迹、红色研学基地等,设置不同的课程,保证课程从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研学之后再根据学生反馈优化课程体系,形成闭环机制,逐步提升研学教学效果。   四、 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目前,“互联网+”模式和各行各业结合,应用非常广泛。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術与课堂的结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有效改善语文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创造力、审美力等综合素养。
  (一)“互联网+”阅读模式改进语文教学
  在阅读课程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元的信息技术,设置课堂情境,创设新型课堂,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之后表达自己的感想,再进一步反馈引导,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观点认知得更深透。比如,在学习《壶口瀑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查找壶口瀑布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之壮美,体悟其“磅礴之势”,再从瀑布之美中感悟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触及更深层的思考。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构建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多元拓展思路,去对比古今异同,对比不同景观、文化,提升阅历。
  (二)通过“互联网+”模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老师需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查找素材,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去查阅资料。比如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老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去查找鲁迅绍兴故居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查阅到的素材,教师再根据情景启发学生感悟百草园之趣,学生的创新能力、鉴赏能力会得到提升。此外,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更多课外名著,增加课外阅读量,同时提升自主阅读理解和阅读分析能力。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辅助作用,而自主学习能力,亦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重要素质体现。
  五、 总结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很多,学校和教师要依托学校及社会资源,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及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多项素养。本文从思维导图工具、研学课程、互联网技术三个方面探究了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这三种方式也是互相连接的。比如,在研学课程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主题的历史资料、影像资料等,对研学之地展开想象。在研学之后,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本次活动,之后可拓展为一篇创新日志。多种方法相辅相成,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对于不同的学校来说,因为地域、教学现状不一样,要有针对性地开拓差异性教学方式。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现状,通过数据分析目前的问题后再设计相应的课程,用综合实践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J].人民教育,2016(19):14-15.
  [2]张彩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7):76.
  [3]李军.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9.
  [4]施翠林.“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8).
  作者简介:谈银菊,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定西市,甘肃漳县新寺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3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