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构建适合儿童的微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就是教育[1]。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我们不停的探索和实践能够充分激发儿童主动性、更贴近儿童生活的课程。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从儿童的生活中寻找课程的内容,从儿童的生活中寻找课程实施的方法,从儿童的生活中发现课程的价值等。
  关键词:微课程; 生活教育; 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112-001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学前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教育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只有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能够触摸到、看到、听到、甚至闻到的东西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并据此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在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如何构建适合儿童的班本微课程。
  一、从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微课程的内容
  1.善于观察、因“材”施教
   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任何有价值的事件,都可以成为班本课程的主角。班本课程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们来源于儿童,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最贴近孩子生活的。自然角中新添置的一盆奇异绿植,晨间谈话中孩子们无意间提出的一个话题、某本让大家都爱不释手的绘本,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我们探索的主题。
  2.善用资源、因“人”而异
   教育是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不同的世界观、教育观、兴趣爱好都会对班本课程的设计产生影响;另外,幼儿有差异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也会直接影响班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再者,家园合作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班本课程进行的推力,比如,在“牙齿历险记”中,作为牙医的爸爸加入,会给课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合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
  3.合理选材,因“地”制宜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不同的幼儿园中,依托当地的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园本特色,就可以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班本课程,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家乡,萌发幼儿对学校、对家乡的情感。
  二、用儿童的方式去寻找班本微课程的实施方法
  1.注重兴趣,合理渗透
   《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多,教师也乐于将各种各样的知识都传授给孩子们,但是如何在繁多的选择中找到最适合的,需要教师谨慎思考。
   (1)结合主题活动。幼儿园课程主要是围绕话题、依托五大领域进行的,在预设的课程框架下,寻找与话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是班本微课程的一个选择。发掘教材中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和幼儿共同探究,让孩子不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2)渗透一日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过什么样的生活即受什么样的教育,学龄前幼儿对世界的感知与其他人不同,当他们伸出稚嫩的小手尝试给自己穿上一件衣服、主动喝水、掌握如厕方法开始,他们就是在学习、在探索,因此,教师需充分抓住孩子们在生活中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班本课程,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尝试自我服务。(3)利用偶发事件。《纲要》中指出要抓住偶发性事件的价值。教师可以从一件件的小事中发掘到其中重要的教育价值,以此为契机,构建课程框架,引导幼儿从中收获优良的学习品质、掌握丰富的科学常识。
  2.遵循特点,巧妙引导
   在确定选题后,可以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研究该选题的适应性以及研究方向。通过与幼儿的谈话,了解幼儿对此内容的兴趣及已有经验,并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课程进行下去。例如在“鸡宝宝你好”这个班本课程中,教师设计的记录表帮助幼儿统计天数与鸡蛋数,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活动前的大胆设想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对比,萌发幼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意识,并会影响他们后续的探索与学习。
  3.持续反思,积极推进
   班本课程不同于传统教材,它需要更长的实施时间,因此需要教师能够从宏观上设计好实施框架,为幼儿搭建成长的平台。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站在前一个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巧妙的活动方式去帮助幼儿建构新知识,并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目标、方式方法,以支撑班本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从儿童的视角去挖掘微课程的潜在价值
  1.满足需求,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班本课程来源于本班孩子的生活与兴趣,具有鲜明的本班特色,教师通过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与兴趣点,组织、构思符合本班孩子需求的班本课程,旨在解决一个问题或是扩展孩子们对某一兴趣点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幼儿完全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也绝不是最后的决策者,她仅仅是支持者和引导者。
  2.深化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正是由于课程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师在选择主题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行进过程、课程的组织方式及资料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需要具备更专业的素养,能够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活动方式及内容,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课程的认识。
  3.走进生活,在课程中积累经验
   不同于传统教材,班本课程来自本园的孩子们,是对预设课程的补充和丰富。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人文風俗,名胜古迹;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文化底蕴,结合本地、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微课程,让课程更加生动、有意义。
   陶行知先生指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学龄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应都是为幼儿更好的生活所服务,运用班本课程,立足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本班幼儿的活动目标,让孩子从学习中来,到生活中去,抑或从生活中来,到学习中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文集》上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