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OBE理念“金课”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金课”持续改进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结合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介绍基于OBE理念研制的课程标准对“金课”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强化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有针对性、系统性、持久性地推动课程内涵提质。
  关键词:OBE;金课;持续改进;课程标准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明确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和认定办法,提出课程要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和增加挑战度。课程“两性一度”要求的提出,侧面反映了目前国内本科课程普遍存在的课程体系简单、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设计传统,对于学生缺乏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等问题。自2011年起,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陆续支持建设了二百余门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颠覆性思维及从事创新研究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研制和完善课程标准;2016年起,学校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围绕OBE理念进行改造和重塑,厚基础、重实践,全方位提升课程含金量。笔者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实际,以“金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例,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就“金课”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以下思考:
   如何理解“金课”的持续改进
  课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之所以被认定为“金课”,其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的实施应该紧扣预期学习成果,能够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使“金课”本身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历久弥新,成为师生心目中的标杆课程。基于OBE理念进行设计改造的“金课”有两个特点:一方面,课程的持续改进使教学设计能够形成闭环,有效支撑课程历久弥新;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改进,有效提升了课程的“两性一度”,从而使学生学习更有成效、更有获得感。
  “持续改进”是达成“金课”历久弥新的控制手段。课程做好“持续改进”,一方面,要对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整体达成情况进行多方位、多维度评价,以“评”促“改”,督促教师改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过程性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金课”改革与建设,表面上是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本质上离不开学校对本科教育教学、对精品课程建设持续性的支持,只有形成完善的课程持续改进机制,才能打好“金课”建设的“攻坚战”。
   当前“课程标准”对课程的“两性一度”支撑不足
  “金课”改革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不断落实可量化、可检测、可评价的具体观测点,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金课”标准强力支撑课程的“两性一度”,为课程重构提供正确引导,以此评出的“金课”能够对其他课程起到示范效应。
  1. 当前的“课程标准”对预期学习成果关注不够,对课程高阶性提升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仍主要着眼于课程内容和教学设置,强调课程具体安排和教学组织方法,其目标主体为教师;基于OBE理念研制的“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针对预期学习成果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持续改进,其目标主体为学生。“以教师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标准”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的达成情况;更多关注知识点本身,忽视了知识所对应的能力培养;更多关注知识和能力的预期学习成果,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设计没有关注预期学习成果,其“高阶性”如何也无从判别。
  “金课”标准应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与课程目标协调一致,目标实现路径清晰,教学设计依据充分,对该专业毕业要求中相应的能力指标有重要支撑作用。预期学习成果决定了课程“高阶性”的程度,是评判课程“高阶性”的标尺,通过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可判断其是否达成预期学习成果。若设定的预期学习成果对学生要求较低,学生听听就能通过,则课程的“高阶性”较弱;若设定的预期学习成果對学生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学习才能完成,则课程的“高阶性”较强。
  2.当前的“课程标准”对持续改进关注不够,对课程创新性突出不足
  截至2019年11月30日,通过对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主题“金课标准”,找到结果为16条,其中和高等教育相关的仅为9条,搜索关键词“课程标准、持续改进”,找到结果为26条,可见当前的“课程标准”对持续改进关注度不够。“金课”的课程内容应富有前沿性,教学形式应体现先进性,课程本身的更新和创新必不可少。“金课”标准必须制定完善的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机制不完善,对预期学习成果欠缺普遍性和典型性分析,对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考核评价等调整和改进的反馈作用较弱,课程“创新性”的突出自然不足。
  “金课”标准应关注教学实施后,课程考核评价是否落实并持续改进。评价包括学生对课程进展情况的评价与反馈,也包括教师对预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的打分,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课程设计、调整预期学习成果。评价要关注预期学习成果的达成情况及其背后的原因,力求教学设计与学生需求最大程度契合,作用于下一轮的标准修订和教学实施,最终也达成了教学设计的闭环。
  3.当前“课程标准”对OBE和国际实质等效认证理念落实不够,对课程“挑战度”增加不足
  “金课”标准应关注与世界一流大学相近课程的实质等效,将OBE和国际实质等效认证的理念与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评选深度融合。“金课”标准的研制和起草,须面向知名学者、教学名师、教学院长等广泛征求意见,一味地增加“挑战度”,远离了学生实际能力,对“金课”建设适得其反。基于OBE和国际实质等效认证理念研制“金课”标准,使设计更科学、挑战度更高、示范性更显著。让课程与世界一流大学课程对标建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达成评价等各环节推动“金课”改革,避免“闭门造车”,课程的质量和水平要实现与世界一流大学课程的实质等效,才能够有针对性、系统性、持久性地推动课程提质。    “金课”标准设计与应用的“北理实践”
  “金课”标准的落地实践,使课程设计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的三大转变;“金课”标准的落地实践,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金课”标准的落地实践,使之通过教师培训、课堂教改、名师评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作用于人才培养相关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提升“金课”含金量。
  1.《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标准》的依据和设计
  2016年起,學校全面梳理课程体系,基于OBE理念完成了全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范化改造。2018年,学校提出了校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关注要点,对精品课程标准的研制进行了尝试,以此为基础评选出了10门校级“金课”。2019年,学校基于OBE和国际实质等效认证的核心理念研究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型课程认证标准》,用于研究型课程的认证,达到了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标准》是基于OBE理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包含“课程通用标准”和“精品课程标准”两个部分,分别从目标、设计、改进等方面对课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可应用于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评选、认定和建设指导。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通用标准”则是达成“最后一公里”的基准线,结合“北理特色”的“课程通用标准”,要求课程达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而更高阶的“精品课程标准”是“金课”改革的指向标,“课程标准”只有保证定期细化、及时更新,课程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重构与完善,方能达成“金课”的历久弥新。
  2.《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标准》的要点和框架
  《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标准》旨在能够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教师自我约束,完善预期学习成果的评价机制,从源头上加大排挤“水课”的力度。“课程通用标准”和“精品课程标准”两个部分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能够带动全校课程持续改进、整体提质。“课程通用标准”对课程能否开设进行了把关,没有达到通用标准的课程原则上不予开设,其包括了基本原则、课程目标和预期学习成果、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持续改进等12条内容要求。建设基础较差的课程,须根据“课程通用标准”进行基于OBE理念的课程重构。“精品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包括了各类专用属性以及对暂未确定分类属性的精品课程的专用补充条款。课程负责人须根据课程标准进行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的课程重构,第一步是初步完成课程的基于OBE理念的规范化改造;第二步是对照课程标准完善课程的持续改进机制。2018年和2019年,学校聚焦“金课”建设连续开展系列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标准”随之完善和更新,以此支撑校级系列精品课程评选和建设。
  3.“金课”标准强力支撑“北理金课”建设与实践
  课程只有理念和设计是不够的,如果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善的改进办法,一味追求形式的创新,便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背道而驰。“金课”标准从侧面能够督促课程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办法,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推动进行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有效提升“金课”含金量。2019年,学校在《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对标课程认证标准》,促进与世界一流大学课程实质等效,借鉴《华盛顿协议》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成功经验,达到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学校内一流课程应与世界一流大学课程接轨,提升世界一流大学对北京理工大学课程的认可度,才能够进一步打造“北理金课”的示范引领。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以基于OBE理念的“金课”标准推动“课堂革命”,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多样化,引领各级、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实质有效地打造品牌“金课”。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大学“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4-5.
  [2]刘畅,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J].教学评论,2018(8):33-36.
  [3]徐国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J].职教论坛,2017(33):1.
  [4]山丹,张永锋,孙晓凌,等.高等工程教育中对课程标准制定过程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8(9):7-11.
  [5]李孟军,杨克巍,赵青松,等.本科教育课程质量建设的新视角—“金课”的开放性要求及闭环运行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3):18-21.
  [6]胡向东.新工科背景下以OBE为导向的课程持续改进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34-136.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
  [责任编辑:翟 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3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