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研究通过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四个维度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究,提出“一专业一行业、以教师转型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企促校以校养企”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上建立“双导师型”师资力量,通过“双导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拉近了学院与企业的距离,使毕业生与社会进行无缝对接。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182-001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一线生产岗位对于操作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日益凸显[1],教育界展开了关于转型目标的探讨,“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讨论热点,随即各高校针对本科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在新型课程体系建构方面首先掀起了一场革命热潮。
   通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在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阐述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路。
  1.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四个维度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究,提出“一专业一行业、以教师转型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企促校以校养企”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使毕业生走出校门能更快的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要,真正做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研究思路
   以改革课程设置来牵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使课程比例朝专业课方向偏重,增加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力度。通过改革课程改变授课方式,专业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创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后达到创新能力这一新高度。通过“双导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拉近了学院与企业的距离,学校与企业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使校企在人才培养能力和企業竞争力上双向提高。
  3.研究内容
  3.1课程设置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标准学制4年,1-3年为校内学习阶段第4年全部为企业实习阶段。在理论课方面。设置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类型,学科基础课学分和学时比例减少,专业课学分和学时比例增加,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课程设置涵盖绝大多数食品企业,与本地企业和有校企合作关系企业的课程优先设置。在实践课方面。在第3学期和第5学期分别设置两周的企业见习,涵盖酒类、乳品、饮品、畜产品和焙烤等几大类食品企业,第四学期设置一周的校内集中实训,将上述几大类企业工作内容在学校中试实验室进行集中训练,拉近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
   以往的课程体系在学科基础课篇幅较大,以至于学习了太多基础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基础课设置为5门,包括高等数学(上)(下)、基础化学(包含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包含实验)和食品微生物学(包含实验)。这5门学科基础课不仅保证了今后学习专业课的必需知识,还兼顾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将更多的学时和学分用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同时将专业选修课都设置为“一体化”上课方式。理论课学习内容在前六学期全部完成,后两学期都是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与企业深度融合。
  3.2授课方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将“教、学、做”三个环节融合到课程当中,让学生边学习边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强化效果[2]。通过基础操作性实验和技能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处理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企业对接能力。
  3.3教师队伍
   目前“双师型”教师团队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建设“双导师型”教师团队,即学生拥有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学生课后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衔接不上时,可与校外导师进行视频沟通,将课内知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双导师型”教师团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上不可缺失的环节,优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影响力。
  3.4校企合作
   以企业促校。打造“双导师型”教师团队,使“订单式培养”落到实处。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接受校外导师指导,大四可以直接到导师所在企业实习,真正的达到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需要零对接。通过教师与企业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校内教师应用型科研能力,提高应用型教学水平。
   以校养企。学生是一个最有创造力的群里,企业也希望在生产和研发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提供新思路和产品导向的建设性意见。高校不仅给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也提高了企业人员的科研能力和讲授能力。
  4.结语
   随着国家重视度与社会需求度的不断提高,对于一线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求数量巨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显现,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理论水平较重点本科大学毕业生存在一定差距,但民办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在这一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间存在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本研究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四个维度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究,意在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GH181056);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8C42)
  参考文献:
  [1]邹志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17(12):60
  [2]方国庆.一体化教学在化工工艺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云南化工,2019,46(7):196-1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