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内核,切实地落地在教师教学目标当中来指导教学实施,是新课改环境下必要环节。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的高效教学,首要环节是将必要的“核心素养”精准定位,在明确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后,从教学主体学生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核心素养”对教学大方向的指引,最终在教学评价环节实现教学闭环,实现小学阅读课“教”与“学”有序进行。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远教资源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目标下,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资源的选取将是一大难题,如何让“互联网+”教育资源促进学生课堂吸收的同时不喧宾夺主模糊课堂重点,将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考验。一方面资源的选取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更加直观真实地还原;另一方面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全身心机能加入到课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最终在学生小学阶段最大限度促进大脑的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改的下教学重点正逐渐从“语”的教学转向“文”的拓展,而“文”的部分相对较为庞杂且深厚,仅仅靠教师在课上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便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互联网+”资源因其自身的丰富性及可操作性正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一方面“互联网+”资源将教材中的文字“活灵活现”在学生的眼前;另一方面,当新课改语文教学拓展内容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未能全部传授给学生,“互联网+”资源便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最为高效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为学生养成课下自主学习习惯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指导。
此外,教育资源的地域不平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渐降低。“互联网+”资源使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远距离适用,这使得教育资源短缺的偏远地区能够有机会和发达地区能够共享学习资源,打破了因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图文结合加深理解力
学生对世界的最初感知一定是图片似的,文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将有助于将学生的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容易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融情于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知与体验,从而在分析文章深层次意义上能更为深入且透彻。例如:在人教版《鸟的天堂》一课中,为使学生对巴金笔下《鸟的天堂》有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笔者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动态画面,让学生在画面的视觉刺激下产生对“鸟的天堂”的向往,从而真切感受体会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的感情,在此文中,体会作者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
(二)听觉强化增强学生记忆
图文结合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停留在视觉层面,音频则通过语言的艺术在听觉上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并让学生通过无意识学习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这其中可以通过将教材原文以音乐、歌剧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化文字为声音的艺术。例如在教学京剧《马鞭》一文时,笔者在课堂中插入京剧片段让学生在京剧氛围之下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完成京剧相关扮相的制作,亲身感受成为京剧中各个角色的过程中,化身小小京剧人,在这视觉与听觉双重刺激下,真切走进课文中塑造的情景。
(三)影视资料进入课堂升华教材文本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选编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传统篇目,既包括古代文学作品:汉字文化、蒙学读物、诗词、寓言,神话传说等,也包含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而部分优秀篇目已被改变成影视作品,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基础上引入相关改编影视剧作,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将文本中的形象转变成可感知的具体形象,从而引起共鸣,才能真正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并内化为学生精神上的感知,达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单元包含了四大名著四本书中的经典篇目,但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要完成作者生平、人物介紹、重点字词以及课文内容的分析,为使学生对相关人物形象理解更为直观深刻,对作者思想感情及时代背景理解更为透彻,因而,笔者在远教资源上搜集相关影视片段,引入经典影视剧片段,“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猴王出世”等片段,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共鸣。
(四)“互联网”教育资源与课堂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资源丰富且庞杂,互联网可实现资源共享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可选方案,互联网上大量成体系的古代文学作品、汉字文化、蒙学读物、诗词、寓言,神话传说等,也包含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大量音频、视频资源与语文教材相匹配。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神话专题《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文本之后,可引入互联网中不同版本的“盘古开天辟地”动画及有声绘本,从而使学生对相关人物形象理解更为直观深刻,对作者思想感情及时代背景理解更为透彻,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共鸣。
三、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资源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中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把利器,但如何将其最大限度的恰当运用从而有益于课堂教学,还要结合具体课文具体分析进行多样化地使用,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同时“互联网+”教育资源适用于课堂的同时也要切忌喧宾夺主从而模糊了课堂重点,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刘宗超.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07).
[2]邹四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吉林教育,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7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