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夯基础 重本质 抓核心 育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纪梅花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珠心算时,是这样说的:“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心算也被誉为‘人类启智的新学科’。”珠心算是珠算的飞跃与升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不仅能够推动珠心算的发展,也是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革新,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珠心算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为主,与数学融合教学。珠心算先行,数学其后。互相辅助,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除了计算内容,其他的数学内容也可用珠心算来创新辅助教学,因此,珠心算的学习价值及其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关键词:夯基础;重本质;抓核心
  珠心算计算课堂教学步骤通常分六步进行。第一步:每日一练基本功;第二步:情境创设提问题;第三步:尝试探究共话题;第四步:归纳算理重方法;第五步:训练技能提素养;第六步:总结反思会整理。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围绕目标核心,为新知的探究、算理的明晰、算法的生长、技能的训练、素养的发展全面着力。
  一、 每日基本功,技能强训练
  在每节珠心算课始的前3分钟,通常都有学生珠心算基本功的训练。以看(数珠互译)、拨(听拨、看拨)、基本计算(全盘、隔档、同数连加)为主,根据教学进度选择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2~3项。用算珠示数是基本功训练的常规项目之一,盘面上一颗下珠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10、100、1000”或者“0.1、0.01、0.001”等,算珠示数具有思维赋值的特点,是高度的形象概括,能够提供进行形象思维的广阔空间。同时这一环节设计还可以丰富呈现形式,可以适当运用游戏、动画、微视频、闪电算等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活泼愉悦具有挑战性的课始环境下开始新知的探究学习。
  例如:珠心算一年级上册“满5加”的教学,每日基本功训练可以结合学科进度内容设计“珠译数”“全盘练”“听心算”这些形式的训练内容。
  这些内容既是对旧知的复习,更是每日珠算之基础。通过变化不同形式的训练来实现学生对珠数的空间对应感觉,指法的熟练程度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的协调发展。
  二、 创情境引入,育问题意识
  珠心算从低年级开始普及,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征,教学时通常用2分钟时间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选择、获取信息,提出符合题意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低年级开始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解决问题的素养。
  例如:珠心算一年级下册“10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教学,可以创设学生去学校阅览室借书的情境,学生有这样的借书体验,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内心与陌生新知之间的距离,便于后续的探究学习。
  让学生从情境中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尝试自主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不同主动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算式。既训练学生主动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又能培育学生根据条件合理提问的意识习惯,还能主动分析确定方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形成。
  三、 引尝试探究,试互动交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鼓励算法多样,使人人都能参与,为交流互动、创新优化提供机会。组织学生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这个环节需要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教师在过程中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尤其要关注后进生,通过鼓励、额外指导,增强后进生的兴趣、细心,使他们跟上正常的进度,不掉队,达到普及程度水平,真正体现珠心算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小组交流中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定汇报的小组和汇报的方式流程。
  例如:珠心算一年级下册“减9的退位减”的教学,学生根据情境创设列出了15-9的算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和珠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鼓励学生去倾听,去思辨,去比较。
  在这个环节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重点的进行引导,确定小组交流的序和方法交流的序,通常按照方法所蕴含的思维层次水平的顺序由低到高进行交流,这样便于学生更清晰的去理解、接纳、比较、提炼。
  四、 重算理算法,促有效融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教师要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纠正或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引導并整合全班的共同认识,对各组算法进行观察对比、辨析异同,探寻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提炼算法最优化,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例如:一年级珠心算上册“加9的进位加”的教学,要沟通数学中“凑十法”与珠心算“减1进1”之间的联系。既要理解算理,也要明确算法。在算理明晰的基础上算法就水到渠成,自然融汇了。
  学生通常会用数学和珠心算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数学方法中,学生有前期数数的经验,可能会有学生会用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更多的学生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建立过“十”的概念,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再加上图中有格子图的直观图像,很容易想到去凑十,将格子外面的3拿走1个放入格子里,这样3加9就自然转化成了2加10。而珠心算方法中的算理是:个位3若加9就满十了,就要从个位中拿走1个和9凑成十,所以个位档要减1,十位档要加1,也就是要减1加10,减1加10口诀就是“减1进1”。这和数学中的“凑十法”其实是一个道理。在算理算法融合一致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单档练、全盘练、隔档练练习,进一步熟悉口诀、熟练指法、巩固算法,触觉表象、视觉表象、听觉表象综合作用,形成的表象会更丰富、清晰、稳定。   五、 抓技能训练,蕴素养提升
  这个环节大概需要18分钟的时间,学生要能够运用刚学到的算法解决问题。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练习:尝试练习、巩固练习和提升练习。第一次的尝试练习应该是新知后情境或材料的变换,模型结构要实现与新知的对接和匹配,以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建立模型、掌握稳定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试一试”就有这样的作用,与新授内容紧密匹配,包括练习的呈现方式、问题的结构、难易的程度等,可让学生尝试解决,加深理解,提升能力,同时注意在题型结构和呈现方式上做一些变化。经过自主尝试,学生对新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二次的巩固练习要实现巩固强化的训练目标,一般可以进行三种类型的练习:一是反复练,二是变式练,三是梯度练;第三次的提升练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而设定,应具备一定的思维挑战性,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以解决,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不需要每节课都有安排。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教师要提供基本练习试题,同时丰富练习的形式,线条式或板块式等。关注和指导学困生,并进行适当的点拨、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例如:珠心算二年级上册“退位减心算(1)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学,创设的例题情境算式是71-8,属于直接退位减的心算。而到了“试一试”中的两题:93-7,53-6都是满五退位减的心算,其中93-7是十位直减退1,53-6是十位破5退1。难度上增加了,退位减的类型也丰富了。接着第二次的巩固练习,就有“看拨、想拨,隔档练,看拨画珠”等不同层次的训练来为心算铺路搭桥,打下基础。第三次的提升练习则是通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组“想拨比比”“想拨计算”“想拨连线”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五笔实拨、三笔空拨等训练学生的珠心算能力,在题组中思辨分析,在线条式练习中训练技能。
  六、 总结中反思,回顾中整理
  课尾需要用2分钟的时间对整节课进行一次总结反思,适时回顾整理。既要回顾知识的来龙去脉,更要关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强化。帮助学生树立对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自信,积累计算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珠心算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在总结时要带学生回顾:珠心算乘法的基础是珠心算加减法,珠心算乘法的核心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心算。还要整理其方法实质是将心算得出的群积进行“错位递加”(与竖式乘法不同的是:珠心算乘法从高位算起),主要方法是“空盘前乘”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空盘”指两个乘数均不拨在算盘上;“前乘”指计算过程是两个乘数都从高位乘起的一种方法。再一次感受其优点是:速度快、准确率高、易学易会。
  珠心算計算课有时也会出现“走极端”的现象,问题弊端主要出现在算理与算法的处理上,要么“重算理,轻算法”,要么是“重算法,轻算理”。这与教师专业学科素养以及对珠心算计算课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两者皆不可取,不能有失偏颇,只有将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学生才能真正体会珠心算计算的真正内涵,才能让珠心算与数学的计算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实拨、空拨、看拨和想拨的层次训练,既不能用珠心算代替珠算,也不能只停留在珠算的水平上,要科学安排,遵循认知规律只要方法正确,学生一定会成功打开珠心算的大门!
  作者简介:纪梅花,江苏省句容市,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