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初中生的历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小燕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受到历史跨度太长、记忆点过多、教学内容繁多、重视度不够、野史自传的冲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原因的影响,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提升。依靠教师一张嘴、一块黑板加粉笔、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历史教学质量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引进,为传统历史教育带来变革,帮助初中历史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也对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重视课本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填鸭式教学成为常态。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要求。
   2.学习效率不高。教材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其所提供的文本信息不够丰富,偏重概述。虽然历史教师在课堂讲述中会就每个知识点进行延伸,但受限于课堂时间与教学进程,这种扩展非常简单随意,无法囊括每个事件的所有重要信息。
   3.层次化教育落实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统一的教学内容、单一的评价方式等,很难真正落实这一教学理念。
   4.学生历史素养待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高度或目标总是被有意无意地被忽视或冲淡,这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有所阻碍,历史课却没有该有的历史味。
   二、信息技术对初中历史教育的改变
   1.创设历史情境,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筛选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历史情境,做到直观、生动、全面的展现真实历史,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氛围,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僵化单向的师生关系。
   比如在讲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一英雄事迹时,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董存瑞眼见战友们不断倒下,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最终壮烈牺牲的高潮情节展现出来,枪炮声、冲锋号角声、先烈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以及惨烈的战争场面,让学生目睹硝烟弥漫的战场。极大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爱国主义不再只是单薄的文字,而是血肉之躯、英烈之魂凝聚而成的丰碑,潜移默化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引入信息技术之后,每堂课的信息密度大大增加,历史课的内容可以得到极大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得以开阔。学生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非常方便,教师也可以借助各种即时通讯软件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比如课堂开始前几天,教师可以就某个知识点在班级群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梳理信息,让他们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在搜索信息、交流疑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树,教师对其中的突出难点也有了较全面的把握。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的疑问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回答。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长者与师者的角色,但必须舍得放权,尽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比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讲解历史故事,从全新的角度或用现代价值观去看历史人物与事件,让学生在听讲、提炼、讲课的反复训练中独立思考,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3.多媒体互动教学,落实多层次教育理念
   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互动关卡式的多媒体课件、作业软件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将学生分层,学生必须完成较低难度的课时才能继续下一课程或作业。此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尤其在训练习题部分,教师可以结合视频、音频、图片甚至小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记忆与领会相关知识点。
   4.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历史性思考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研究历史是为了解决当代社会与人类整体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历史教学的功利价值与现实意义,这也决定了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与独特的历史情怀。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年轻人对知识的随意解读容易走入误区,教师有责任维护知识的规范与合理性,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历史评价的关键环节掌握主动权。
   比如,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网络搜索特定课题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最后让小组长阐述本组观点,教师给予补漏、指正与点评,而非极權式的威逼服从,经过来回多次的交流与辩论,最后形成相对统一的价值判断。引导式的信息获取、交流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的价值植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 罗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