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人才的德才兼备,而“德”主要依靠家庭教育,而“艺”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人最先、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文章主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入手,提出了几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结合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教育一般情况下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也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家庭教育则学校教育很难顺利进行。而为了使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融合到一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两个场所,任何一方的教育存在问题,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使两者的沟通更加密切,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同时,老师也可以及时指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家庭教育进行改进。加强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而且自律意识也比较差,对于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加强有效的沟通,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步入初中之后,学习难度以及课业水平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时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差,就会逐渐跟不上,从而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叛逆心理也比较重,教师往往对这部分学生是比较无力的,而家校结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教师和家长来共同帮助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 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对家校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和教师首先没有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家长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忙工作或者解决家庭生计问题。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也比较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而城市中很多家长为了打拼事业,大多都将孩子进行托管,教育的工作更多的是依靠老师或者培训机构。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或者老师的责任,家长的作用其实是非常小的。此外,家校共育也更趋向于形式化,不仅是家长对于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也有部分教师迫于生活压力,在教学之外的时间会开展自己的副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导致其很多的家校活动都无法开展。甚至出现应付学校的情况,教师根本不进行家访,而是将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直接写到卡片上,由学生转交给家长,之后家长再将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写到卡片上反馈给教师,这样也会出现学生冒充家长来写的情况,正是由于家长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家校共育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家校共育在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家校共育沟通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沟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向沟通较少,无论是从家长角度来说,还是从教师角度来说,都应该主动及时地和对方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但是从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家长会进行沟通,或者就是学生在学校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进行沟通。二是沟通的内容单一,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其他方面涉及的是比较少的。另外,有些教师在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时,往往都只提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很少说学生的优点,这也会让家长感觉教师是在“告状”,不利于家校共育的开展,长期下去,家长和教师之间也会产生矛盾。三是间断性,家校共育更多的局限于学生在校时间,一旦学校放假,孩子的教育工作就会完全转移到家长身上,教师也就不再关注学生,这样也就使得家校共育无法连续进行,从而阻碍家校共育的发展。四是频率较低,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家长会,但是一般学校每学期都只会召开一两次家长会,频率是非常低的,这也就导致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就难以保证家校共育的开展。而且教师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一次家访的话,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也就只是和少数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联系比较多,跟大部分家长的联系都是比较少的。五是方式单一,家校共育的途径一般都是家长会或者家访,但是家长会和家访的频率都比较低,这也就导致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家校共育还存在很多的矛盾和冲突
  在教育问题上家长和教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教师认为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是比较低的,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部分家长还会“故意找碴”。同样也有家长不认可教师,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态度不够认真,而且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到尽心尽力。这也就导致家校共育难以有效开展。
  三、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为家校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想要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首先家长对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如果家庭教育工作没有做好,即便是家校结合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心理比较敏感,而且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如果在这一阶段家长没有做好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将有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给予厚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由于家長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学生达不到家长的心理预期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携带负面情绪,并且将这些责任转嫁到学校以及社会等外部因素的身上,殊不知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此外,大部分中学生父母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顾忌得就比较少,总是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托付给学校,从而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这样学校教育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且及时跟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这样在开展家庭教育时才能更具针对性。只有做好了家庭教育,才能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沟通途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为此丰富家校沟通的途径就变得非常重要。文章主要讨论几种家校沟通的途径。一是加强家长培训工作,由于当前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学校会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家长系统地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会发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二是充分利用家访,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家访制度,家访是进行家校结合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通过家访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家访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从而和家长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充分利用家校互通平台,教师会通过家校互通平台向家长传递学生在学校中的信息,如学生近期在学校中的表现,或者是向家长征集一些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在校情况适当调整家庭教育。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进一步改进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进而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四是利用家长开放日,很多学校都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保持目标一致,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学校要善于利用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积累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此外,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告知家长,并和家长共同制定改进的方案和措施。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之后再通知家长,这样教育工作就显得比较被动,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连续性,教师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采取措施之后,还要继续关注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真正改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元平.对高中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途径的探索[J].大观周刊,2012(10):169.
  [2]曲建武,范毅夫.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134-136.
  [3]柴全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好家长,2015(43).
  作者简介:
  何庆梅,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8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