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学校教育并不是其学习成长的唯一教育途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也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和学校教育相互有联系的同时又彼此相互影响,然而有些家长直接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忽视掉了,这使得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及家长应当深入研究、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整合的重要性,互相配合并纠正两者之间教育的偏差,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高中 家庭教育 教育整合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21-01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的能够更好开展道路上的奠基石,然而就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少之又少,合作意識薄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学校教育教授学生各种知识,负责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则是为其人格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两者教育缺少哪一种都无法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好配合的实现是现阶段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难题,只有二者合理地衔接合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
(1)家庭教育的欠缺
在当今的家庭中,很多家长受工作繁忙的缘故,都将孩子托付给长辈来抚养教育,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无法给孩子有效的情感交流。而长辈因为自己年轻时受了一辈子的苦,舍不得让自己的子孙再受到委屈,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甚至会出现溺爱的情况,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很难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艰苦。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几乎都得到了满足,饭饱衣暖之际,家长往往会忽略掉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单单只把课后家庭作业的完成当作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不注重跟孩子内心的沟通交流,这是众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学校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很多地方的人都以能否考入重点高中、考进的学生人数的多少以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判断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依据,这使得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避免地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主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将考试成绩提上去,而家长们也将考试成绩看作是孩子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这种教育方式看似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真正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长此以往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变得扭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感觉到,家庭教育不足或者是家长教育方法欠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在其性格上表现出明显的缺陷。有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士说过,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的铺垫,还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尽管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却并不能把家庭教育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多数家长认为学校对学生的职责远远大于家庭方面的职责,殊不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特别是在人格、个性的形成方面,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人生。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
(1)在孩子人格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家长作为孩子在生活中最久的陪伴者,须以身作则,担起榜样的职责,少讲一些空洞而乏味的道理,侧重于对其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教育上的共振效应。
(2)学生经常会有偏科的现象,家长需要配合教师对学生的偏科情况进行调整,在支持鼓励学生在某一门科目上有浓厚的兴趣的同时,去引导学生在其他科目上也付出相对的精力去学习,必要情况下需要强制调节,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各个科目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及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去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那门科目。
(3)有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与指责,致使情绪低落、灰心丧气时,需要家长及时地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的原因,继而向其解释教师批评的目的,宽慰学生心理使其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4)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的次数,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丝进步都给予鼓励表扬,学会赏识他们的努力与进步,要让学生内心重视教师和家长对其表扬与批评。对于批评,学生往往更易于接受来自家长的批评,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教师予以的表扬,则会使学生内心得到鼓舞,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更多的劲头用在学习上,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形成十分有利。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占着主导的地位,家庭教育同样是十分关键的,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其他教育都不能替代的。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进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芳.高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必要性[J].黑河教育,2012(3):33-33
[2]廖新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08(4):18-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1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