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OBE理念的矿物加工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认为,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于OBE理念率先启动“矿物加工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从教育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育人和培养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国际化进程推动等六大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矿物加工工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资源冶金环境领域培养具有实干担当、开拓创新、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关键词]矿物加工;OBE理念;卓越拔尖;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韩海生(1987—),男,山东潍坊人,博士,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矿物浮选、固废资源化及选冶废水低成本处理研究;孙 伟(1973—),男,河北邯郸人,博士,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矿产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338-03 [收稿日期] 2020-03-26
  一、引言
  悄然来袭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影响和改变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更是对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新工业革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我们培养的工程人才的知识体系、理论水平、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三种新工业模型重新定义的工程对工程教育范式的变革提出了非常直接的需求,对更加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新的专业评估和认证制度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迫切[1-2]。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中国的工程教育将如何发展?“卓越2.0”应运而生,主要思路为:支撑新时期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并实施“融合创新”范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专业设置逻辑和管理方法、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一带一路”工程教育的深度合作和新的专业评估与认证制度,加强和改进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3,4]。
  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作为首批国家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资源—冶金—材料—环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特色,首批列入教育部首批“新工科”专业改革项目,2009年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物加工领域卓越人才[5,6]。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率先启动“矿物加工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7]。从教育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育人和培养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国际化进程推动等六大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旨在为资源冶金环境领域培养具有实干担当、开拓创新、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二、基于OBE理念的矿物加工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变革
  (一)教育观念转变
  立足新工科,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结合中南大学和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建设。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矿物加工学科的升级改造、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具有实干担当、开拓创新、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深化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以科研大项目为依托,实施“双导三参”的培养模式:给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和企业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基础实验、科研探索试验和现场工程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形成“重大科研项目+校企联合”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新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全周期工程教育培养体系,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构建本博贯通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矿物加工+管理、经济、法学”“矿物加工+智能、大数据”的辅修/双学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管理决策能力;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高效联合培养本科生(“2+2”国际项目);借助“一带一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扩大矿业工程留学生规模,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一批更具国际性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培养机制创新
  1.深化协同育人与科教融合机制。以创新基地建设为手段,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学校社会深度合作的机制创新,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跨学科的实验训练平台、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校企共建的创业实践平台,实行多主体协同育人;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推进科教融合,让学生直接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研究、重大工程的实施,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重大工程建设的能力。
  2.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和认定一批一流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探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发达区域产业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和协同育人基地(中心),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和联合实习教学管理网络平台,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校内实验实训智慧共享云平台。
  (四)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大知识背景、宽学科视野、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观,在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大师名师的引领下,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培训校内教师、严格培育新进教师、聘任企业导师、校企合作等措施,打造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高专业水平、深厚工程背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1.构建大学科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对接资源加工行业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要求,及时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学科交叉,贯通“资源—冶金—环境—材料”主线的大学科课程体系,开设共性的学科基础课,夯实专业基础;梳理专业主干课,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設置个性化模块;开设新生课和前沿讲座,拓宽视野;优化实验实践教学资源,融通课内外实验与研学及工程实践,提升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   2.推广大师引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院士-杰青/长江/千人/万人”为核心,聘请业内工程专家,组成了大师引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法改革,推行案例式、研讨式教学,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通过兴趣激发、参与体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3.建设模块化递进式实践教学平台。贯通“基础实验—专题实验—科研实践—创新创业训练—工程训练”,构建“认知—探索—创新—应用”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资源—冶金—环境—材料”融合特征;按功能分区统筹建设资源加工教学实验中心,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资源加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科研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为载体,实践创新实验和自由探索计划项目,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校企联合形成工程训练平台,实践工程设计,提升工程实战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提升课堂质量,打造品牌金课。实施教学领导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前沿引领能力,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等。
  (六)国际化进程推动
  通过引进来、送出去,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开展中外学生交流项目,营造国际化教学环境;引进国际化人才,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广开渠道,建设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三、完善保障机制与管理办法
  (一)管理机构
  学院成立由院领导组成的“卓越拔尖人才”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系负责人等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卓越拔尖人才”建设的实施。成立由资深教授、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建设提供咨询。学院、合作单位成立工作班子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的顺利实施。
  (二)制度保障
  1.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制定《资生院本科课程教学过程规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规范性文件与制度。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考试、教学文档管理及教师行为规范等做出明确要求,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了基准。
  2.实行“学校—学院—系”教学质量三级动态监控机制。以学院监控为主,逐级负责,分工协作。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不定时进行听课和教学检查。形成了“学校、学院、师生”三级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多层次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做出切实、准确的评价。
  3.形成了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建立了包括专家组、学生、企业(校友)三个方面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工作。
  (三)专业退出、转换和准入管理办法
  卓越拔尖人才班学生转入和退出遵循自愿、公平、公正以及双向选择原则。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不适合在实验班学习或不适应实验班培养模式的学生可有一次申请转出的机会,按专业录取的学生应返回原录取专业学习,并补修原专业相关课程;按大类录取的学生应返回原录取大类,由大类工作小组根据其入学年级专业分流方案,参照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方案实施细则,研究决定转入相应专业学习,并补修相应专业相关课程。一旦转出实验班,不能再申请转入。
  (四)培养过程管理方法
  1.“矿物加工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保研率不超过项目班级人数的30%。
  2.学院设置专门经费,用于(部分)支持立项项目学生国际交流,保障项目中50%以上的学生在本科培养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境)学习时长不低于3个月。
  3.学院保障对实验班的学生从一开始就配备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尽早配备校外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4.鼓励实验班学生早期进入科研。利用学校科研优势,推动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试点专业学生双开放,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5.学生按录取实验班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达到毕业要求将获得实验班所在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联合培养的学生,如达到国(境)外院校的毕业要求获得学位后,可以直接申请中南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未获得国(境)外的院校学位的学生,学院可按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所获得学分进行课程对接和评估,待学生修完所缺课程后方可申请毕业证和学位证。
  四、总结
  “卓越计划”是新时期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是让我国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重要途径,在推动我国工程教育由大变强的道路上浓墨重彩地书上了一笔,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且重大。中南大学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按照“卓越2.0”的主体思路和要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膽的尝试,持续深化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旨在打造世界矿物加工领域的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正伟,李茂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46-53.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21-29.
  [3]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07):4-5.
  [4]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02):59-63.
  [5]胡岳华,范晓慧,欧阳辰星,等.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06):24- 25.   [6]李紅英,李周,范晓慧,刘义伦,邬力祥.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大材料工程型创新人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03): 14-17.
  [7]沙杰,谢广元,陶有俊,等.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1):1-2.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Excellent and Top Talents in Mineral Processing
  Based on OBE Concept
  HAN Hai-sheng, SUN Wei, GAN Min, WANG Li
  (School of Mineral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Abstract: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and challenges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the major of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takes the lead in launching the training plan of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 in mineral processing". It has carried out in-depth reform from six aspects, namely,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concept,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cess.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excellent and top talents in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aims to train industry leaders with practical responsibility,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ield of resource metallurgy environment.
  Key words: mineral processing; OBE concept; excellent and top; training model re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8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