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思“ e”行,创新教与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冯昕

  疫情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了我们机会从匆忙的、支离破碎的工作学习中抽离出来,把自己置身于更深度的发现和更宁静的注视当中。在这样的“e(一、异、疫)时空”里,学校、教师与家长、学生共同面对了一个无法逃避的课题——未来教育。我校尝试通过一张有效的网,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助力家校构建良好的教育关系网,从而构建面向未来的和谐教育生态。
  一、“云上数学节”——让学生踮起脚来,感受拔节成长
  为迎接3月14日世界π日,数学教研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八次易稿,敲定了我校第二届数学节的线上方案。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全程在“云端”,教师利用网络各大平台、APP等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云上数学节”设置了三个环節。(1)我是小小观察员。引导学生用数学小报、思维导图等实践作品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做生活的有心人。(2)我是小主播。低年级侧重分享数学小故事,中年级侧重数学小游戏,高年级侧重讲解习题和学习方法。打破常态中教师当主角的唯一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擅长的方面承担起同伴的小老师,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助推学生达到学习吸收率的最顶层——利他主义学习。(3)线上PK赛。依托小盒子APP,在线上设置“智慧数独、闪电速算、巧算24点”三项比赛内容,由教师精心挑选题目,分练习和决赛两个阶段。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个性化选择参与挑战的项目。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全校学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我们利用小盒子APP的优势,比赛一结束就获得了参与者的比赛成绩,在线上对各年段前20%的学生马上进行了红榜点赞,这大大激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上数学节”是新冠疫情特定背景下的创新校本活动,它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在反思中体悟学以致用。通过这项活动我们让学生学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二、项目化学习——让学习有深度,享受妙趣横生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相较于知识学习,我们更需要抓住这次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渗透爱国、生命、生活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与疫情有关的数字、人物、事件、精神,唤醒他们的家国意识,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躬身入局,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悟,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和素养。学校开展了“抗疫那些事”的项目化学习,依据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五种可选择的挑战项目:书画致敬最美“逆行者”、中山少年的追“星”路、为抗疫发声、中山“阅”空间、口罩大探秘。
  1.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项目设计目的是创设让学生产生真实思维的学习情境和实践任务。因此,整个大项目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境之下,延伸出五个小项目,分别从不同的学习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入局”。书画致敬最美“逆行者”:引导学生通过“我来画幅漫画”“我来制作一张创意海报”的方式来表达对各个行业“逆行者”的赞美。中山少年的追“星”路:以身边榜样的事例,引导学生寻找这次疫情中你最佩服的一个人,搜集他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为抗疫发声:学生自由选择以故事、诗歌、器乐表演等声音传播的方式,赞美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事迹。中山“阅”空间:借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契机,引导学生关注抗疫期间坚持学习的榜样事迹,邀请多位作者与学生线上交流,加深学生对阅读和学习的理解。结合学校艺术特色,开展立体阅读大舞台——音乐剧专场。学生通过演课本剧、经典剧,体会书中人物的情感及精神世界,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口罩大探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不同程度的探究口罩的学习指导。低年级学生调查、辨别不同类型的口罩特点、作用,并学会正确戴摘口罩,填写调查记录表,用图文表示所获得的信息;中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研究口罩的材料、制作方法,尝试用现成的材料制成一只口罩,用图文或视频记录制作过程,展示最后成品;高年级学生做一个小实验从想要研究的角度对口罩进行些小测试,用图片或视频记录实验过程,并完成实验小报告。
  2. 改变学习参与的结构。基于个体、学习方式单一的传统学习,往往无法摆脱课本的束缚。人是属于社会的,人的学习过程应该伴随着社会性。项目化学习正好可以创设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新模式,建立学习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1)借助新媒介,建立认知与知识的联系。项目化学习将“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联系起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这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而在这过程中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
  (2)借助新媒介,建立个体与同伴的联系。在借助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为了分享学习成果锻炼表达能力,还要学会倾听同伴的分享,学会整合来自同伴的信息,学会评估所听到的内容。
  (3)借助新媒介,让灵动的思维可视化。学校要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选择能力。本次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呈现的有视频、海报、儿歌、图画、作文、漫画集、书信、实验研究报告等丰富的工具形式可供选择,为成果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权利,并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三、线上评测——找准复课方向,落实精准施教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设计、调整复课后的教学计划,基于现实差异组织课堂学习,我校针对前期“空中课堂”的教学效果开展了线上知识问卷调查,为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提供了科学根据。
  1. 学习方法,科学出题。要进行线上测评必须依托校本教研活动,借助专家手把手的指导,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和专业能力。学校邀请专家指导教师使用评测的专业工具“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体现了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校本教研还开设了线上系列微讲座,帮助教师根据双向细目表科学设计评测题,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论认识。
  2. 搜集数据,精准分析。结合学校省级课题“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的创新研究”的深入探究,抓住“教与学的创新”的核心问题,推动教师搜集、整理数据,并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完成学生复课前的线上评测后,我们借助校本教研的力量形成了各学科各年段各班级的科学分析。基于此,更加精准地掌握每个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之处,找准了复课后的教学重点。
  在这“e时空”里,教师在近三个月的主播经历后,“互联网+教育”的魅力逐渐根植于内心,并终将化为以后教育中的自觉行动;相信家长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则在整个特殊时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学习分享……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中山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信息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的创新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XB19-563)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72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