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敬
《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变形,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也是分式化简、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在数学知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新审视因式分解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把因式分解作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全面思考,灵活解决矛盾的载体。为此,淡化理论,简化难题,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即可。这是新课程体现教育价值最明显的变化。为此,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要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上下工夫,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通过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向变换,使学生澄清这种逆是反过来的变换,不是逆运算是教学的难点(逆运算,是在一个算式中,以两种形式不同实质不变的两种运算,而因式分解是一种恒等变换的两种说法)。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育价值,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重点考虑我班学生理解能力弱,善于模仿,满足于一知半解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编因式分解题目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自学自练的方法,逐渐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会用两分法看问题,体验知识发生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全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激发学习情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变化,全面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满腔热忱,以科学积极的态度投入本节课的学习。
2.注重因式分解概念的教学。
分解因式是整式乘法的逆用,注重从具体的因数分解类比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必须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判断一个变形过程是否为因式分解,首先,判断是否为积的形式,例如结果是几个小括号的乘积,括号外面没有加减号等明显特征,让学生辨别一些似是而非的恒等变形,判断这些较明显恒等变形是不是因式分解变形,从而牢固掌握因式分解的含义。其次,判断是否为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3.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首先,要能准确地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而公因式必须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项都含有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乘积。其次,是提公因式时一定要提干净。再次,就是提取公因式时,注意不要漏项,否则就是错误的。最后,利用提供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强调原来的多项式是几项,提取公因式后余下的因式,应该是原多项式除以除以公因式的结果。
4.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首先,要明确公式的特点,如:平方差公式,它使用的多项式是两项式,并且两项式都是平方项,而且两项前面的符号相异;完全平方公式,适用于三项式,其中,两个项是两个数或式的平方且它们的符号相同,第三项是这两项的乘积的2倍。其次,在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也要有整体的观念,而不要用整式乘法乘开。
5.分解因式时,要注意强调分解的顺序。
分解因式时,要注意强调分解的顺序。有公因式时,一定要先提公因式,然后看是否能用公式。
6.因式分解教学时,补充知识的讲授,要因学生而异。
分解因式的方法很多,如分组分解法、拆项法、添项法、二次三项的十字分解法等,这些是否补充呢?如不补充,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时要用到这些知识;如果补充,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掌握起来都比较费劲,补充了又有加重学生学业负担之嫌。所以我认为,因式分解教学时,是否进行补充知识的教学要因学生而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做适当的补充教学;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应在掌握基本分解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渗透。
7.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的落实,避免繁杂的题型训练。
符号运算对于数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是学习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因式分解在后面几章的学习中还可以继续巩固,因此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的要求,适当分阶段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在具备基本的运算技能的同时,能够明白每一步的算理。教学中要避免过多繁琐的运算,不追求试题数量和试题的难度。在讲解时要注意:①设置好问题背景;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③观察学生的思考层次。
8.熟悉分解方法。
8.1提公因式法,只要所给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就先把各项的公因式提出来。
例1:分解因式:56xyz+14xyz-21xyz
解:原式=7xyz(8x+2xy-3yz)
8.2以所给多项式的项数为线索,确定分解方法。一般来说,二项式、三项式采用公式法或十字相乘法;四项以上的采用分组分解法。
例2:分解因式:ab-ab
分析:提取公因式后,运用立方差公式。
解:原式=ab(a-b)=ab(a-b)(a+ab+b)
有一些题目从表面上看不是二项式或三项式,这时可把几项看做一项,归结为二项式或三项式。
8.3有时所给多项式有多种合适的分组方法,要观察特点巧妙运用。
例3:分解因式:x-x+x-x+x-1
参考文献:
[1]陈世义.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的研究.
[2]付念华.因式分解教学的几点做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7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