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建伟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但是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则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地开发、组合、利用这些资源,让教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社会融洽,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课表为依据。
  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教学资源进入课堂,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教材,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课程标准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吸收各个版本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创造,变教教材为活用教材。
  二、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更多的应该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也就是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科学适当地增减教材、调整编排顺序、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从而取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最优效果。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图》时,我设计了一个模仿性活动:“假如你的父母第一次到我们学校来开家长会,请你绘制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草图并标明你所在班级的位置,好吗?”替代了教材中“地图的基本要素”的内容。在活动中通过绘制这张平面草图采用的技巧方法、图上的符号代表的事物、简单描述学校所在的方位特点等,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并抽取两位同学绘制的学校平面草图进行展示、评议,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幅地图应具备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地方图――蒙阴县地图,了解地图上方向、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比例尺的计算,结合教材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让学生观察比较,熟悉常用图例。依据实际替换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时,因为我市地处北方地区,可补充有关“沙尘暴”、“干旱”的内容等。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方法。
  三、有效组织、创设活动,用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创设活动,用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方案、问题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尽快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布鲁纳说:“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品味、判断、交流、沟通,在互动中让学生心态开放、个性张扬,激发探究兴趣,享受学习过程。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师都不能忽视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社区中的、家乡的现实中挖掘资源。如在世界区域地理《东南亚》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会该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的农民一般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与什么因素有关?体会当地热带气候下,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情况。在《海陆的变迁》一节中,在讲到海变陆的人为因素时可以举曹妃甸填海造陆的例子;在讲到地震带的分布时可以分析唐山多地震的原因等,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用,培养学习兴趣。
  五、多渠道搜集信息,使课程资源与社会发展和科技同步,使地理教学更加富有时代气息。
  在地理教学中我设置了课前“地理信息发布会”并让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地理信息搜集册,每星期交流一次,引导学生从书报杂志、媒体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与地理有关的实事新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时代同步,关注现代成果、关注现代科技,关爱社会,关爱人类,做对社会、对环境、对他人负责任的好公民。学生搜集到的地理信息很多,举例如下:2008年1月的南方雪灾,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2008年7月前启动两岸周末直航包机并增加赴台观光的大陆游客数量,2008年8月北京奥运胜利召开,2008年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有多少个国家参加,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等等。
  在课堂上将教材以外的“热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相结合,使它成为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火花”,将“热点”转化成课堂上的“亮点”。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教材,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课程标准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吸收各个版本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创造,变教教材为活用教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8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