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音乐教育的现代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78-02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电信事业的发展,让信息高速传播,21世纪的学生知识面宽、头脑灵活,他们需要的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极富挑战性的课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不断的更新,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应运而生。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所在。
  
  一、直观解释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1、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名词变得直观、形象。
  如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歌剧中的音乐》一课,课本对歌剧的定义是“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生在读了这段话后,仍然不知道歌剧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从豫剧《花木兰》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歌剧《白毛女》,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歌剧,同学们沉浸在赋予故事情节的唱腔中,然后我让学生总结这部影片和其他影片在故事情节上的不同,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这是及时总结出歌剧的定义,效果很好。当然,不做解释,放任自流的让他们去欣赏,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2、准确表现作品体材。
  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像《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教师一人范唱,是不能表现他们的雄壮有力、此起彼伏、声音丰满等效果的。并且从人声,音区等方面来看,也有很多矛盾不能解决。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就是使用电教手段,只有多媒体才能准确的表现音乐形象。
  
  二、深化德语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的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育中,电教媒体能生动的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语和美育,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多种功能。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后让学生来观看获得的教学效果好。如果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时,让社会观看旧社会歌女和今日歌星的片段,让学生感受他们在两个不同社会中截然不同的社会境况,从而培养他们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感染功能。他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经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如《长歌谣》这首歌,在日本侵略者还没来之前,幻灯片上长城内外“青山,白云,大豆飘香”:侵略者来之后,“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国破家亡,衣不遮体”。然后播放歌曲,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美育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被人们的感官接受。如《游击队之歌》,通过放录音,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听觉方面,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游击队员们机敏英勇的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接受美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
  
  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学,教育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其先导,而电教媒体具备生动,趣味性特点。如以学习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国民歌》一课为例,如果只从字面上讲解民歌的定义,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形不成深刻的印象。我首先播放河南民歌《编花篮》一下子就拉近了民族和同学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以课件为载体去听内蒙古的小调,湖南的号子,四川的山歌。一节课云游几万里,同学们乐此不疲。然后让同学们总结听到的歌曲在节奏、曲调、旋律等方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进而总结出民歌的定义,学生记忆深刻。
  
  四、丰富想象,开拓思维。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媒体,就很难直观的再现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像。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集,渔歌唱晚,惊涛拍岸,斜阳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别致盎然。再播放音乐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纸,画一幅画,个个画得风景迷人。
  多媒体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丰富想象,激发兴趣,为课堂增光添彩。越来越发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多媒体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作上,不同的课型,要求不同,所用的软件也不同,同一课型不同的软件制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需要大家在长期的使用和制作中去总结。多媒体已成为我们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