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丽亚

   在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中,一课三研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它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有助于教师通过执教、研讨、反思、再执教、再反思的循环,逐步提高集体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现以中班下学期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交通工具博览会》中语言活动《同行》一组的研讨为例,记录如下:
   一、原行为阶段:信手拈来活教材,群体研讨提建议
   作为研讨活动来说,其最根本目的是为日常的教学实践服务,也就是说要研究如何上好家常课,练好看家本领。因此,我们小组把研讨内容锁定在课程中的常规教材,并明确本次研讨的重点是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教学策略的选择,从而在比较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经验。徐丽是一位上岗新教师,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对集体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有所掌握,活动组织能力也较好,因此主动请缨进行第一次研讨。她把活动目标确定为:(1)理解故事《同行》的主要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2)了解与人同行能增添旅途乐趣的社会性意义。
   活动过程分为四个环节:(1)以歌曲《小火车》导入。(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3)谈话:你去什么地方时是跟谁同行的?有人同行心情怎么样?(4)游戏:开火车。其中第二个环节是重点环节,分别由看图完整听故事录音并讨论、分段听故事、逐图看故事三个层次构成。
   在观摩后的研讨中,老师提出了以下两个研讨问题:
   1.所选材料内容过长,过多的故事讲述让幼儿在活动中被动参与
   故事《同行》以拟人化的口吻讲述了小火车伴随着太阳的一天之旅,他们的对话和沿途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虽然采用了整体欣赏、分段欣赏、看画面欣赏等三种形式,但是幼儿的参与多为被动学习,没有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对与人同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目标达成有所欠缺。
   2.过于注重对话的学习,忽视了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
   在欣赏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在每次幼儿倾听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问题,问题设计比较精细,并采用倾听后模仿、分角色表演等形式,但由于教师刻意要求完全模仿,整个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只有个别幼儿对于画面下的文字比较敏感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图画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只是起到了装饰作用,而没有真正地进行欣赏和理解。
   二、新设计阶段:群策调整原设计,群体研讨再提议
   根据这两点,研讨组的老师提出了以下调整意见:在上一次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幼儿自主欣赏理解的分量,将学说对话调整为观察画面进行想象,变幼儿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担任本次教育活动的老师是一位具有二十年教龄的骨干教师,她提出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完全能自己想想角色之间的对话,活动目标调整为:(1)理解故事《同行》的主要内容。(2)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并想象角色的对话。(3)了解与人同行能增添旅途乐趣。组织过程也随之进行了调整:(1)以歌曲《小火车》导入。(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3)逐页欣赏故事画面,想象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对话。(4)设置场景,幼儿选择角色表演对话。(5)谈话:你去什么地方时是跟谁同行的?有人同行心情怎么样?
   从活动的落实过程来看,相对第一次活动来说,幼儿能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画面的观察,并随着场景的变换和情节的变化想象小火车和太阳的对话,较好达成目标中所提出的要求。
   在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了集体问答的形式,通过对于每幅画面的提问,让全体幼儿集中回答。从效果来看,幼儿能够对故事情节基本有所了解,但集体回答的形式让多数幼儿没有机会进行思考和表达,只是随从于其他幼儿进行被动跟讲,这和现代教育观念是明显不符的。
   三、新行为阶段:环节优化妙迁移,回顾三教悟真谛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研讨组的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在二研重视幼儿分页欣赏的基础上,将幼儿的观察和阅读放在前面,整体欣赏调整为后,更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对画面的欣赏,并表达自己的理解。我便在这样的思考下进行了第三次教育活动。活动目标:(1)能够仔细观察和阅读,并理解故事。(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上的内容。(3)体会与人同行的快乐。活动过程为:(1)导入并且阅读封面。(2)幼儿自主阅读,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3)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同行的快乐。其中第二个环节分别根据画面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个人阅读和合作阅读。
   活动进行到此,研讨组的老师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基于这次活动是本研讨组的最后一次集体教育活动,老师们将研讨的重点放在三次教学活动目标定位、重点确定、策略选择等方面的对比上,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呈现。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通过组内教师共同的分析研讨,每次活动的立足点有所转移,目标定位更加趋向于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并更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因而教师所采用的策略也不断完善,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
   一课三研,是园本教研最基本的形式。它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同事的坦诚相见、浓厚的教研氛围,才会有教学灵感的闪现,才会有真知灼见的交锋;它还需要教师的睿智,更需要教师的执著,让教师经历了“山重水复”,跳出一定的模式,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
   让思考和研究成为一种习惯,正是我们一课三研真正的意义所在。也相信我们在经历千淘万漉的辛苦后,定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星城小学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