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熔.溶.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婉琳

  以《清兵卫与葫芦》中“小孩子天性纯真,不求功利;大人要求孩子适应社会,安身立命”为触发点,展开讨论:保持天性与适应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熔”世,熔己化入俗世,是为人的初级阶段。说初级,是因为这是最简单、最易做到的阶段,好比冰与水,仅仅是状态的变化。要将自己彻头彻尾地化为世间万物的奴隶,随环境而毫无保留地改变,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想法。
  “溶”世,好比盐溶于水,一点点地渗透、扩散,使整杯水都泛着它本身的味道。“溶”世之人不像圣人那样悲天悯人,也不像“熔”世之人那样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他们仍保留着一点点天性,拥有一丝丝入世之时的理想。
  “融”世,融心于世,在世如出世。这样的境界似乎很少有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毕竟都是一些令人敬仰的圣人。入世而不沾染一点世俗之气,似乎过于遗世独立,与众不同。那样的人大多都是些似雪般清冷而高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雅人。
  现实中的人,大多都不是圣贤,只是凡夫俗子,因而,不必强做“融”世之人。“融”世过于清高,“熔”世又太过卑微,只有“溶”世不偏不倚、刚刚好。在世之人,必定入世,不可能做一个不入世的隐士,因而保持着自己一点点的坚持去“溶”于社会更好。入世的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拥有如清兵卫那样涉世未深的赤子之心,也不可能拥有在世俗之中历经几番磨难后看破俗尘的那种化外之人的清逸。我们有的,所能做的,便只是维持着那仅存的个性去适应、顺应这个社会。
  不能说大人那种所谓扼杀孩子天性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与世界格格不入。所谓“枪打出头鸟”,不入世,那么我们就会成为那只可怜的鸟,难为世所容,因而我们不能去指责他们不懂我们的一切。他们不过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引导我们,但是我们仍愿意去试着走他们曾走过的老路,自己去尝试,而不是吸取他们的经验,走上那条凝聚着他们的血与泪的捷径。
  我们不能完全脱离俗世,作为有思想的生灵,人与动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是适应了十几年简单的弱肉强食的动物社会的“狼孩”,也不能带着完完全全纯真的头脑去适应人类社会。人不可能在泥水中踏过而不溅起一点点泥水,也不可能像雪一样飘落并融化无痕。那么我们何不“溶”于俗世之中,做一个普通人呢?
  “溶”世,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作家的状态,高尔基在人间经历了很多磨砺之后留下了传世百年而不衰的作品,托尔斯泰也在经历了世俗的大起大落之后为人所铭记。中国古代的那些文人也多如此:唐伯虎流连于俗世,柳永沉溺于俗世。即使在几百年前为世人所不齿,但几百年后人们依然念叨着他们的作品。“溶”世,不是与俗世同流合污,这恰恰是个性的体现。因怨、因恨、因执念,安于世,看透世。
  若说“融”世是出世,“熔”世是堕世,那“溶”世便是入世。一“入”字,不冷不热,不成不淡,恰恰就是最宜安身立命的状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