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探讨我国农民增收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忠秀 米晓妍
摘 要:中国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如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日趋扩大等问题,从其成因或者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来看,都与人力资本严重短缺有密切关系。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下、人力资本严重短缺。因此,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投资的步伐。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5-014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总体上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当前,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已成为政府最关心的难点问题。是否对农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关系到能否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有一定关系,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1]。当前,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偏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相对低下等问题,已成为农民贫困的主要根源,成为阻碍农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创造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良好环境。
一、研究综述
(一)关于人力资本研究的综述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提出来的。舒尔茨认为资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同时还包括凝结在人体内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能力、健康等的总和,而且后者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国内对人力资本尚未形成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定义,但学者们普遍接受知识、技能和健康是构成人力资本的最重要因素。将人力资本理解为通过投资而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的总和[2]。
农村人力资本的概念是建立在一般人力资本定义上的,国内学者白菊红和袁飞认为农村人力资本就是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流动等形式而凝结在农村劳动力身上的资本量[3]。徐丽杰认为,农村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迁移投资等形式形成的、凝结在农村劳动力身上的、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4]。
(二)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关系的研究现状
钱雪亚、张小蒂研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认为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绝对水平低,相对水平更低[5]。周晓和朱农利用1989-1995年29个省的农村宏观数据,利用明瑟收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了教育对农民收入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结论[6]。李谷成(2006)等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教育、健康投资不足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7]。廖小官、陈东红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特征及实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之一[8]。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分析
许多学者从动态角度分析,农村人力资本一方面表现为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即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本流量,即人力资本投资状况[9]。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状况
对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国内学者们普遍一致的看法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我国农村人口总量较多,人力资源丰富,但普遍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生产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培训十分薄弱,很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对于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机制。
其二,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力资本供给短缺;农村人力资本存在低水平下的区域失衡。农村人力资本形成速度较慢,流失状况严重。农村人力资本不断提升,但存量仍然较低;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明显;农村人力资本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其三,由于农村医疗保健条件差和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民的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居民享受的公共卫生水平低,造成农民健康状况日趋下降,而低收入使得农民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健康状况出现恶化趋势。
其四,外出转移趋势明显,但存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存着大量以“剩余家庭”形式存在的家庭外部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主要以已婚农民为主,由于他们外出成本很高,较少地参加城市劳动力市场,导致这一部分农民收入相对于其他外出打工者就会减少很多[10]。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1.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偏低,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总量偏低,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不够,很难使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达到城市基础教育水平。另外,由于政府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基础薄弱,投入农村的教育经费明显比城市少很多。
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不合理,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主要注重基础教育的投资,职业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不足,高技术的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及其短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的非农化倾向非常突出,农村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农村实际。
3.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仍显不足。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农村卫生机构经费来源困难,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社会保障水平低,政府投入少是农村地区健康水平低下的几大主要原因。
4.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软低,限制了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业选择范围狭小。农民自身文化水平阻滞了他们进入技术含量高,知识水平要求高,收益高的行业。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由于农民无法进入收益高的行业,导致农民人力资本积累进入恶性循环。
三、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的理论分析
前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现状,可以看出,教育、健康、职业培训及其外出转移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与农民自身发展、与农民创造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第一,教育和培训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从根本上说是由农业生产率水平低造成的。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推进。因此,大幅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
第二,健康卫生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农民体质,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相对增加一定收入。有研究表明,由于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获得直接健康收益和间接健康收益。直接受益表现在参合农民因病休工作时间的减少,使其劳动时间得以保证以增加收入;间接受益表现在参合农民因健康改善对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信心有所增强,其医疗消费行为及其自我保健意识日渐稳定、成熟[11]。
第三,对外出迁移的投资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提高其向外界流动的次数,也增加了其从事非农劳动的机会,从而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行办法只有增加非农收入,通过增加非农收入部分来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是指为农民的非农业就业创造条件。
四、政策启示
(一)加大农村基础的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应借助政府、社会、地方等各方力量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合理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另外,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两种教育主要是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或其他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有关的技能培训。
(二)加大健康投资,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
只有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外部保证。农民经济负担的减轻,风险抵御能力的提高,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等等都将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三)引导劳动力合理迁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动机制
搞好信息服务,可以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各地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讯.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2]陈光荣.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
[4]徐丽杰.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研究[D].郑州大学,2005.
[5]钱雪亚,张小蒂.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0,(3).
[6]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7]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8]廖小官,陈东红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7,(1).
[9]张文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综述[J].理论学刊,2007,(9).
[10]范红忠,连玉君.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民工荒:基于湖北汉川的农户调查[J].世界经济,2010,(11).
[11]林政.农民健康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对广东6个市的调查[J].改革,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3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