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提问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关注提问的有效性,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缺失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提出对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而又重大的影响。但在实际中常存在课堂提问有效性不高甚至缺失的问题。比如:在设计具体的问题时往往存在着随意性比较大;问题质量偏低、缺乏应有的深度;问题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无法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问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提问单向,缺少互动性。很多是教师的自问自答,没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这些低效的问题和提问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
   1、重视问题内容的设计
  本着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根据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可把化学问题分为四类:(1)判别类问题:就是对事物加以判定。常用的问法如“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能不能?”、“会不会”。(2)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常用的问法如“是什么”、“怎么样”。(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阐释。常用的问法如“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你该如何”。(4)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问法如:“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看法?”等。在对问题分类的基础上,我们要对所提问题的质量探讨和研究。
  首先是注重问题的探究性。
  在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即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的价值。这一方面是指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启学生的心智,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要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条件,通过充分的思考和实验,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问题,且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注重问题的挑战性。
   挑战性的问题是指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广度和力度的问题。挑战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紧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长点来设计和提出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最具诱惑力和挑战性,最具有探究价值。
   例如:在“电解质溶液”的复习课上提出如下问题:已知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请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进行验证?所用实验试剂和用品不限,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其立意在于要求学生能抓住弱酸的本质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都有几种,基本上能满足不同知识和水平层次的学生要求。就如上面的例子,有方法1: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进行导电性实验,灯泡较暗的为醋酸;方法2: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比较溶液的pH,pH较大的为醋酸;方法3: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气泡较慢的为醋酸;等等。
  2、注重提问方式的优化
  首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乙醇的化学性质中乙醇与钠反应,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请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H原子和水分子中的H原子哪个更活泼?
  其次,把有关问题编在一起,环环相扣,依次提问,使学生把知识依一定的线索编织起来,如在有些实验中进行尾气吸收时,用了一个倒置的普通漏斗作防倒吸装置,通过原理分析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防倒吸装置。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亲历学习、思维的过程,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3、正确运用评价策略
  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为此,我们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描述性评价,终极评价、测试评价等,激励学生和谐发展。尤其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点评,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