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秀专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谈谈以下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面向全体,切合实际
  课堂提问要切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应面向全体学生,确保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有所收获。这是课堂提问有效性一个最根本的要求。
  1.注意提问密度
  教师唱独角戏,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早已被当今的语文教师们所扬弃。如果一节课教师从头问到尾,是否就科学呢?语文课上“问题”满天飞,课堂上问答声此起彼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少。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多而滥的提问会令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因而,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密度,要从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
  2.注意提问的深浅与难易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正如著名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好的课堂提问就像枝头诱人的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
  例如: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如果设计的问题是:“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这个问题就未免过于简单,根本不富于启发性,大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是:“文中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如何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那学生的反应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答出。大部分同学经过通读全文后进行思考不难得到答案。
  二、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困惑,形成一种“冲突”。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建构,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会将知识内化,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如教学《采蒲台的苇》时,学生原本理解“名胜”的意思就是有风景或古迹的地方。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白洋淀本来就是名胜,这里为什么说单纯是苇好看就不是名胜呢?”这样的提问势必会造成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该问题情景产生“冲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激发起来、思维就活跃了。
  三、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提问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能使学生积极思维,跃跃欲试,争相发言。这样的提问才有解决的价值,才有教学价值。
  1.提问须有思维价值
  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性”,能促发学生深度思维。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无需思考,直接从书中就可找出答案来,则难以达到促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围绕“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的所作所为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诺曼底”号遇难时,船长是怎样使全船人员脱险的呢?②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谁?这又说明了什么?③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呢?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想飞的乌龟》,当课文讲到最后时我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同学们想想看,乌龟掉下来以后还会想飞吗?请你为它想想办法。”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乌龟还想飞,可以坐飞机飞上天。”有的说:“乌龟可以坐气球飞上天。”还有的说:“乌龟可能不飞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地上爬吧!”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考,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让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3.提问要讲究技巧,贵在点拨
  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不断追求创新,要讲究技巧,贵在点拨。
  (1)化直为曲,引人入胜
  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容易回答,但启发性就不强,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假如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小燕子三次飞去菜园”这部分内容时,提出这样问题:燕子妈妈为何在小燕子第三次从菜园飞回来后,才高兴地笑了?为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含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着小燕子第一次的发现和第二次的发现进行多向的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2)化顺为逆,发人深省
  提问不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而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而“化逆为顺”地提问,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通过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比如,我在教学《跳水》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不是顺问“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船长没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现在孩子成功的得救了,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认识。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意犹未尽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限。拓展提问是好的课堂提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还可以延伸课堂。可以达到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的目的,并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安排了一个实践拓展:学生研究学习了“人”字形线路后,联系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巧妙办法?
  这一问题的设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大胆发挥想象,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堂课的灵魂是思维,而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水平的提升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提问,只有让大部分学生受到启迪、思维能力得到上升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郭根福.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8(4).
  [2]邱兆朋.课堂提问的策略[J].教学月刊,2006(11).
  [3]张奋.浅谈语文课堂提问[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