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的关键,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法时思考的结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第一,课堂发问要灵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做到直问与间问穿插使用,明问与暗问相结合。例如,教学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时,笔者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灵魂不全;二是“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中的“弃养”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研究课文后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了词义。
  第二,课堂提问要抓住关键细节,才能起到一两拨千金的作用。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设计以下问题:诗文前面写“初闻涕泪满衣裳”,后面又写“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泪一喜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学生回答之前不仅要仔细品读诗文,还要联系预习的内容,包括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等,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诗人“忽闻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和“真挚的爱国情怀”。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问题本身的价值性,是要教师区分什么是组织教学的问题,什么是思考性问题。组织教学的问题都是浅显的、细碎的,是为了推进教学进程而问,但这些问题的意义不大。组织性提问有很多,真正的课文问题是能够反映课文主旨的、有思考量的,不反复阅读、不认真比较,就答不出来的。例如,课文《学弈》中有一句话“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笔者提问“两个人一起拜师,一起学习,可结果为什么不同?”请学生精读课文,说一说学习态度是怎样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师提问时不能是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指名回答。例如,当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就要有适当的停顿,或者提问时要有特殊的表情或是手势,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思考时间,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提问的策略有很多,如学生层次法、提问时机法、提问关键词法、年龄特征法、启示法以及旁敲侧击法。
  1.学生层次法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多种类型的提问,包括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叙述型问题;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问题;回答“有哪些不同见解”的讨论型问题。例如,教学《我最好的老师》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怀特森老师是教我们什么科目的?第一节课,他给我们讲授了什么动物?我们都认真地听讲并做笔记,随堂测验时按课堂笔记回答,可为什么都得了零分?你认为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吗?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为了驳倒他认为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你们说这样值得吗?“猫猬兽”对“我”和“我”的同学有什么影响?从哪里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最好的?
  2.提问时机法
  “提问时机”即提问的最佳时刻,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及课堂的洞察力。一般而言,教师必定是提问时机已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提问的,而时机可以是教师特意营造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还可以是学生偶然创造的,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提问相应的问题,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选择即时评价还是延时评价,要以教学需要为准,依问题、依情境、依学生的思考而确定。
  3.提问关键词法
  有些课文的情节连贯不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提问。这类型的课文,笔者采用抓关键词法。例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文章,笔者从“小英雄”这个关键词入手,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前面为什么还加上个‘小’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相关的语句中去体会“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再从雨来上夜校学习、掩护李大叔和雨来与鬼子斗争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体会小英雄的含义,从中深深地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4.年龄特征法
  课堂教学中,不同年级的提问方式也有不同。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就越要具体形象。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分别写了小壁虎“巧遇小鱼—找到老牛—发现燕子”的情节,笔者向学生提问“小壁虎见到小鱼、老牛、燕子时是怎样向它们提出借尾巴的?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壁虎?当小壁虎见到妈妈时,小壁虎心情怎样?当小壁虎发现自己的新尾巴时心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层层导入地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从小壁虎新尾巴成长經历中去感受小壁虎的情感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小壁虎的特性和品质,学生从童话中得知动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还学到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的科学道理。想要中高年级学生对一些关键性词语要理解透彻,教师就要运用形象性的问题。例如,课文《秋天的怀念》中“瘫痪”这个词,不能抽象地要求学生根据字典里的解释来回答,必须让学生从作者“瘫痪”后产生轻生的念头、母亲提到“跑”“踩”就流眼泪、母亲看见儿子捶打瘫痪的双腿时感到不安和难受等方面去体会“瘫痪”一词,这样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积极意义。
  5.启示法
  在语文教学中,启示性问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的思维顺着这个方向找到正确答案。教师提问时,在问题里空出一两个关键词,让学生自行填写,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提一些启示性的问题。
  6.旁敲侧击法
  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有个别学生不能集中精神,会发呆、做小动作等。这时教师往往会提一个简单的问题,请该生回答。其实这时最好采用旁敲侧击法,可提问该生的同桌,以此给该生一定的刺激,教师可用肢体语言或眼神来暗示他,也能起到提醒作用;也可以请该生站起来说一说对同桌答案的意见。这样,学生能明白老师的用意,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产生发自内心的感激,进而认真地听讲。一次提问可能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多变、适时适量,课前备课也要多下“功夫”,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等来设计问题,让每个问题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7(3):59-60.
  [2]杜慧灵.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