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物”“两词”谈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福友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雕塑大师罗丹的这句名言,常被老师们用来批评那些总爱埋怨“没什么可写”的中学生朋友。如果老师布置了作文,却无法写出自己满意、别人爱读的文章,那就不是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写了。其实,对许多同学来说,“怎么写”这一问题,更是困扰自己作文的一件大事。“怎么写”的问题,虽说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真正解决好了,却能让自己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
  我这里就以动物、植物的写作,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谈一点看法。
  如何写动物?比如要写自己家养的一只狗,有个同学只开了一个头“我家养了一只狗”,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写下去。其实,继续写下去并非一件难事,把这只狗写得很有特征很传神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写好它,你就得仔细观察:它的皮毛是什么肤色,样子有什么特点,是哪一个狗种,眼睛、耳朵长得怎么样?它有什么爱好,喜欢玩球,还是扑抓苍蝇,平时没事干的时候,喜欢站着看你,还是蜷缩在墙角睡懒觉?我就曾经听一名年轻的老师讲述她家养的一只宠物狗的故事,每到早上六点半,这只狗就会准时用嘴巴拉动主人的床单,叫主人该起床上班了。这样,观察就更细致,这只狗有趣的性格就写出来了。很多狗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看到主人和熟人就会摇尾巴,看到生人就会不停地吠――这其实是狗对主人的一种责任感,也是忠诚的表现。至于狗跑动时、吃东西时的样子,肯定也各不相同,要写出来,当然也离不开细致观察。
  如何写植物?还是看例证。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是写柳叶的,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里的杨柳,显然写的不是相同的季节,前者描写的是初春时节柳树抽出不久的嫩叶,后者所写的则分明已经到了春末或者初夏,杨柳已经长到能随风摆动了。这种传神的描写,说到底,还是源于作者的仔细观察。要把植物写好,同样需要仔细观察。
  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作文的完善。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道石拱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这是朱自清的写景名篇《绿》文中的一个句子。这里的“揪”、“攀”、“下去”、“过”和“到”几个动词,不论是哪一个,都不可更改,如果一改,就不是朱自清先生的文风了,其准确与传神,只要稍稍品过,便无法忘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动词传神运用的范例:“扫开一块雪,上面撒些秕谷,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棒上系一条长绳,人也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每个动词,都是动不得的,假若一动,就变成了他人作品,而不再是经典名句。“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倘若用手指按住它(指斑蝥)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段描写,色香味形,无所不包,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用好了动词,就等于把做事情的经过准确叙述出来了;用好了形容词,则是形象、生动地把人物、事物和风景等描绘了出来。很多同学这两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缺陷。如果能重视起来,写好作文的梦想肯定不再遥远。
  本栏责任编辑 张一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1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