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助人要注意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馨鑫

  都说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都说得到帮助是一种幸福,可是,我们无法理解,有人竟拒绝帮助!
  那一次,我读到一篇文章,让我对帮助别人有了新的理解:帮助别人是需要选择方式的,好的方式让受助者不仅改变困境,还能终身受益,一生不忘,甚至能改变受助者的人生轨迹。
  那篇文章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他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的栅栏外徘徊。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衣帽,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男人心情愉快地与主人共进晚餐,第二天又踏上了旅途。整个战争期间,从城里逃难出来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这堆木头被搬运过无数次,而每搬运一次,总有客人与主人共进晚餐。故事结尾说:“其实,那堆木头根本就不需要搬动。”
  初读这个故事,我没有能够理解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帮助别人吗,为什么要这样?再读的时候,我深深为老人的细心和善良而感动:帮助别人时小心地收藏起自己的优越感,给受助者一个付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因付出而得到报偿的感觉而不是受助,维护了他的尊严。还有什么比维护受助者的尊严更感人的善举呢?
  我想起了从电视上看到的新闻故事:也是讲一个家庭的不幸,讲一个女孩儿的受助过程。有一群记者、新闻制作人围住受助的女孩儿,希望她讲出感恩的话来。那个女孩儿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吭,最后说了句:“你们别问了,我不想说。”许多人很失望,他们帮助了这个家庭这个女孩儿,觉得应该得到感恩得到回报,殊不知他们把这一家的不幸在媒体曝光,就是把这一家的痛楚与羞愧剥裸在众人面前,置他人的尊严于不顾,高高扬起自己的“善举”“高尚”,这是自私和残忍,是炫耀自己的优越,矮化弱者的自尊。受到这样的帮助,不如不助!
  这样的事,我们遇到了很多。贫困的孩子受到别人的资助,就必须在某种场合说出感恩的话来,必须面对某个对象作出比别人更优秀的承诺,不能犯错误,还必须时时接受怜悯目光的扫描……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的那个穷人,不理解他 “不食‘嗟来之食’”的举动,不理解老师点评此事时所说的“有骨气”,现在我知道了对人格的尊重才是第一位的帮助。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两千年了,有谁认真倾听过这位穷人人格尊严的呐喊呢?
  我们是平头百姓的时候,我们乐意帮助别人,给人一衣一物一笔钱财,付出了善心收获了“优越”;当我们有了权势的时候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权势助人,付出了“善举”验证了自己的“能量”,在慷慨地表示自己有“善心”的时候,借助着受助者的贫弱、渺小、卑微,来衬托自己的高大。那些媒体、那些记者在报道受助事件的时候,那些老总在讲述“善举”的时候,哪一个不是眉飞色舞、慷慨激昂!
  给贫寒者温暖,送去自己的热忱和善良,但不能在他们身上种下卑微;给他们披上人性的棉衣的时候,不能剥去他们原有的尊严,而应让他们在不觉中得到帮助。
  (指导老师:钱彩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9674.htm